我挺喜欢大学校园这个环境的在大学教书不比夺世界冠军容易搞体育的人不能吃了没文化的亏。
1988年汉城奥运会,四川人陈龙灿与队友韦晴光搭档获得中国首枚乒乓球奥运金牌。22年过去了,如今这位奥运冠军又翻开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本周一,西华大学正式开学,而陈龙灿则首次以西华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的身份站上了讲台。这一次,对象不再是专业的乒乓球队员,而是一大群普普通通而又对国球充满好奇和喜爱的大学生。本周,陈龙灿已经上了两堂公开课,面对学生们或仰慕或异样的目光,“陈教授”还有些不习惯。
机缘:一次会议巧遇促成他的教师路
多年来,陈龙灿的身份一直在变化,从乒乓球运动员到教练、MBA学员、俱乐部总经理、乒乓球学校校长……直到今年6月,陈龙灿还是四川省体育局乒羽中心副主任,但就在今年的武侯区人大的会议上,陈龙灿又有了一次身份转换的机会。作为人大代表,在会上陈龙灿与老朋友、西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民朴聚在了一起。
会后聊天中,王民朴试探性地向陈龙灿抛出了橄榄枝,他表示乒乓球是西华大学的传统优势项目,为了能让西华大学乒乓球队在全国大学生比赛中夺得金牌,目前正在考虑聘请一位有国字号经历的高水平教练。经过考虑,陈龙灿于今年6月底接受了邀请。尽管只是“实习”,但陈龙灿高水平的执教才能立刻得到显现,在7月全国大学生锦标赛上,陈龙灿率队拿了一个女团冠军,一个男双第二和一个女单第三。这也是西华大学获得的第一个全国乒球冠军。经过一个多月的“实习”,陈龙灿感觉不错,“我挺喜欢大学校园这个环境的。”9月初开学后,陈龙灿正式以西华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的身份走上了讲台,同时兼任西华大学乒乓球队主教练一职。
困惑:职称和待遇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与过去竞技体育圈的残酷竞争相比,到大学当教授本应轻松许多,不过当陈龙灿进入学校后他才意识到,“想在校园内干出一番事业来并不比夺得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来得容易。”
对陈龙灿而言,进入校园后他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职称。由于20多年前夺冠后,陈龙灿就出国打球了,从而错过了省体育局对运动员、教练员的职称评定,这样一来他不能以高级职称的身份直接转入学校职称体系。尽管学院努力争取、并根据引入了奥运冠军的特殊政策,最终陈龙灿现在的副教授名头也仅仅是学校授予的,如果今后他不在西华大学执教,他就不能拥有教育部认可的副教授职称。
此外,待遇问题对陈龙灿也比较实际。本来陈龙灿更适合专职干高水平校队的竞训工作,但如果只搞训练,他的课时费肯定不能保证,“毕竟教师主要就是靠教学吃饭的,没有足够的课时,工资会垮掉一大截的。”为此学校建议他必须兼任选修课,这样一来,他在大学的收入基本能与他此前在职业队执教的收入持平。
目标:打造一支乒乓球大学生王牌军
既然已经选择当老师,陈龙灿决定拿出过去赛场上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做出一番成就来,“我最主要的任务肯定是尽力为‘体教结合’做点实际贡献,把西华大学乒乓球专业队带出点成绩来。虽然这次我已经率队夺得冠军,实现了学校的历史突破,但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毕竟我才带他们一个多月,成绩更多是得益于此前教练的努力和付出。今后,我会在学校中选择一些好苗子,争取把他们培养起来,成为大学乒乓球的王牌军。”
除了执教,陈龙灿还希望在学术上有些作为。“过去一门心思搞体育,确实吃了一些没文化的亏。接下来,我要争取在一年多时间里,将自己头上的‘校籍副教授’,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颁发认可的教授头衔。”要想评上副教授,陈龙灿必须接受全国统一的职称考试,其中外语课程倒没问题,“我在国外打了很多年球,根据相关政策我这种情况可以免于外语考试。接下来,一方面好好突击一下计算机,希望能顺利通过考试,另一方面,科研上也要努把力,评职称,没有几篇像样的学术论文怎么行?一步步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