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乒核心层裂变谁将脱颖而出 两王一马仍有1大优势

来源:新浪体育 编辑:令蕴北京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7日 点击数:

    三张直通莫斯科名额,三位北京奥运国手——马琳、王励勤和王皓居然没有抢得一杯羹,这一结局大大出乎众人预料,也预示着中国男乒改朝换代的脚步越来越近。

  

    团体席位分量不一般

  

    与欧洲人不同,中国体育界最重视团体项目。乒乓球的斯韦思林杯、考比伦杯,羽毛球的汤姆斯杯、尤伯杯,在中国乒羽界眼中,分量丝毫不低于奥运金牌。中国女排的七项桂冠,中国男子体操与前苏联队之间演绎的一场“强硬的男子汉对话”,同样是团体赛大捷的经典篇章。

  

    正因为国人对团体赛有特殊情结,因此世锦赛团体赛往往成为是一支国家队核心队员的风向标,比如世乒赛:1961年北京世乒赛的庄则栋、徐寅生,1981年诺维萨德世乒赛的蔡振华、谢赛克,1995年天津世乒赛的孔令辉、刘国梁,2004年多哈世乒赛的王皓……这些当年的小将都是借助世乒赛团体赛舞台成长为中国男乒一代巨星。而马龙、张继科和许昕则面临着这个重大机遇。

  

    以往,中国乒球新老队员交替周期较短,很少有队员打到四五届世乒赛的。如今,决策层已不提倡老将主动引退,取而代之的是公平竞争的机制,谁的实力强,谁的状态好,谁就是核心。新政策使这几拨主力运动寿命大涨,以男乒为例:孔令辉打到31岁才引退,他和刘国梁一度共同保持中国男乒世界冠军夺取数最高纪录;32岁的王励勤目前是男乒首席“长老”,马琳也是30岁老将,即便是划为中生代的王皓,也有27岁。换到郭跃华、蔡振华、江加良那个时期,坚持到王皓现在的年龄已是奇迹。

  

    核心队员运动寿命的提高,使中国男乒核心队员新老交替周期有所减缓。第45届世乒赛,马琳、王励勤就是世乒赛团体赛“五虎上将”成员,他俩加上王皓,在近三届世乒赛一直是冠亚军决赛上场的“三剑客”,可以说,他们三人也是孔刘时代之后中国男乒的代表性人物。囊括三届世乒赛团体赛决赛席位,包揽北京奥运会三个名额。更值得一提的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男乒在三大赛夺取的单打冠军,无一例外落入“二王一马”囊中。这一切不难看出,“二王一马”在中国男乒留下的深深印记。

  

    小将虽强悍仍需锤炼      

  

    然而,近两个月举行的三个阶段直通莫斯科选拔赛,“二王一马”出人意料地无一人获得直通莫斯科资格,提前晋级的是小将许昕、张继科和马龙,前两人还是首次出征,即便刘国梁仍然看重“二王一马”的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中至少有一人无缘莫斯科世乒赛。这一变化,意味着中国男乒核心层距离裂变为时不远。

  

    其实,马龙、张继科和许昕为代表的20岁上下的小将,此前一年已向老生代的王励勤、马琳,中生代的王皓、陈玘等主力选手发起强有力冲击。2008年全国锦标赛,张继科大发神威,近两个赛季乒超联赛马龙神奇表现,即便在巡回赛总决赛和一系列国际公开赛,马龙等小将亦有不俗表现。去年世界杯团体赛,中国男乒雪藏了二王一马和陈玘四位老团体赛主力,让马龙、张继科、许昕三位小将担当主力,最终力挫韩国、中国香港、日本等劲旅。

  

    今年以来,这拨小将掀起再大风浪,中国男乒征战的卡塔尔、科威特和德国三站公开赛,三个男单冠军有两个落入小将囊中,直通莫斯科世乒赛选拔赛,小将更是包揽三个直通席位,有必要提醒的是,这是中国男乒为世乒赛设立“直通制”后,小将首次在真刀真枪的对抗中获得压倒性优势。面对小将一轮强于一轮的冲击,马琳竟然三度止步于首轮,王励勤、王皓两人各有一次闯进半决赛。曾几何时,国际大赛风光十足的“二王一马”,在国内赛同样十分了得,如今三人落到如此境地,即便有包袱重的因素,但小将实力突飞猛进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这拨小将仍需锤炼,他们不缺实力,缺的是经验,而这恰是“二王一马”的最大优势。刘国梁最顾忌的就是这一点,一直强调的超一流高手同样有“二王一马”,因此他分配最后两张莫斯科世乒赛入场券时,极可能会偏向老将。以马龙为代表的中国男乒小将,目前仍缺少一枚顶尖大赛的单打金牌,这是他们的软肋。成熟是需要时间的,近两年来决策层给过马龙等一些冲击机会,无奈实力和经验的欠缺,他们在世乒赛、世界杯两大赛事一一搁浅。

  

    由此看来,马龙等小将要彻底取代“二王一马”的地位,直通莫斯科选拔赛远不是决定性战役,还需要在一系列大赛证明自己的实力,比如拿一枚三大赛单打金牌,比如在世乒赛团体赛发挥关键作用。总而言之,莫斯科世乒赛是考验三位小将能耐的关键战役,这也是这届世乒赛有别于前几届世乒赛的主要方面。

【打印】 【返回】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