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训练中要解决的问题-三板球
先从前三板球谈起
世界乒乓球运动正朝着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争取一切机会抢先上手,速战速决;实在不能上手时,也要控制住对方,不让对方上手,争取自己在下板球时上手,前三板球,是最能体现积极主动和先发制人的技、战术,也是中国队的一件看家宝。
纵观中国队参加历届世乒赛的战绩史,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凡取得好成绩时,都是在前三板球上占据了主动;反之,凡是在前三板球上未占上风时,比赛成绩皆不理想。所以,中国队欲重执世界乒坛牛耳,首先要抓的技术就是前三板球。
前三板球,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发球和发球抢攻;(二)接发球。
发球,是发球抢攻的基础。目前,我国发球的最大问题是单调,其种类是”清一色”的高抛,其落点是多短少长。欧洲选手对这样的发球已经适应了。
发球,亟待创新;发球的质量,亟待提高。正胶运动员,应将速度、旋转和落点的变化结合起来;反胶运动员应更突出旋转。直拍选手可以用球拍的正、反两面发球,横拍选手可将原握于拍柄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置于拍后,亦可干脆改为直拍发球……总之,形式不拘,鼓励创新,贵在质量。
以正手侧身发球为主,有利于发挥侧身抢攻。但对于擅长反手攻球的选手来说,最好能再有一个反手发球。
从训练学适应性的观点分析,现在反手发球越来越少,人们对反手发球的适应性就会有所下降,克罗地亚的普里莫拉茨常站在球台偏中采用反手发球,之后运用凌厉的反手抢攻,颇具威胁。我们应该从他那里得到启迪。
发球后的抢攻,应既能抢攻下旋,又能抢攻上旋(包括弧圈球)。很明显,抢攻上旋来球是我们的不足。为什么我国选手在大赛中不敢发长球?一是发长球的技术不过硬;二是不擅抢攻对方接回的上旋球。如果我们掌握了抢攻上旋球的技术。欧洲选手的正手将是我们发球抢攻的一个突破口。
采用侧身正手发球,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正手侧身抢攻的优势,但不少运动员侧身发球后又跑回球台中间,这就削弱了侧身发球的威力。此习惯应尽快改之。
欧洲选手大多采用侧身接发球的方法,目前对我威胁最大的是利用身体的晃动抹一板至我反手位(似半推半搓,球略带侧旋),配合一板正手短球。此球比搓快,比挑稳。用反手抢攻并不难破。
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进攻型选手的技术还未达到全方位进攻的要求:多数直拍选手不会反手攻球,勉强侧身攻就让出了正右方的大空当;横拍选手的反手,抢攻对方接回的下旋球颇为顺手,却不擅抢攻对方接回的上旋球或侧上旋球。这一漏洞必须尽快补之。
发球抢攻后,应具有连续进攻的意识和能力,并应讲究落点,或角度大,或打追身,或抢攻直线,灵活善变。
由于接发球水平的提高,发球后总会遇到一些很难抢攻的球,此时切忌盲目抢攻,应有意识地控制一板,不让对方上手,争取自己下板球再攻。这是发球枪攻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前三板球就发展到前五板了。
接发球是一项在被动中求主动的技术,它不仅要求运动员掌握多种实用的基本技术,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而且还必须贯彻积极主动的指导思想。目前我国选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动性不强、威胁性下大、稳定性不高。我们应当学习欧洲选手侧身接发球的先进技术,成为正、反手都能接发球,但以正手侧身接为主。
乒乓球运动员似乎有一种本能反应,对方一侧身,自己往往就下意识地准备防守。所以,侧身接发球既有利于破坏对方的发球抢攻,又有利于自己第四板球的进攻。我国现有不少运动员在接发球前先向后退,临到接球时又冲上来,这是多余动作,必须改之。
接发球时,能打的,要打;能挑的,要挑;尽量少搓。弧线要低,速度要快,否则就极易被动。弧线高且慢的轻挑,还不如干脆摆短,摆短与劈长结合起来,可相映成辉。劈长加转可逼对方拉高吊,下板球自己可盖压过去。
对于出台球,一定要攻打或抢冲。接对方发的半出台球,手臂不要下坠,应略高于台面,坚决地抢攻或抢冲。正胶运动员在接发球时要敢于运用快点或低球突击。
接发球不仅要控制住对方的发球抢攻,而且应有意识地为自己的下板球抢攻制造机会,将第二板与第四板球联系起来。
现习惯把比赛划分为三段:一是发球、发球抢攻段(第一、三板);二是接发球段(第二板);三是持段(即第三板球之后)。
相持段,又可分为二种情况:一是主动相持;二是均势相持,即难分主动、被动;三是被动相持。如果我们能把第三板球和第五板球联系起来,第二板球能为第四板的进攻制造机会,我们就会不仅在前三板上占到便宜,而且在相持段也会获得主动。
楚天运动频道与您共同进步!
来源:本文转载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