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儿学历要真金 国乒二队:文化不过关不许入队

来源: 南方日报 编辑:soloya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2日 点击数:

  近日,北京奥运开幕两周年纪念日,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毫不讳言地表示,运动员文化教育、就业安置和伤残保障等长远性、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系统、全面解决。这是刘鹏在短短一周内两次提及要重视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话题,意味着“后奥运”时期,中国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工作重点,中国要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运动员的“真金”学历成为了转折的关键。

 

  “镀金”含量受质疑

 

  “西太平洋大学”事件轰动一时,“学历打假”成为社会流行词,甚至波及娱乐圈、文化圈人士。但与此同时,这股风波却没有波及体育圈,虽然当中不乏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但却从来没有人质疑他们的学历。中国运动员在各大名校“混”学历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目前的知名运动员中,似乎也只有邓亚萍在英国辛辛苦苦熬回来的学位含金量最高。

 

  今年4月,包括罗雪娟、陈中、王旭、李娜等在内的国内冠军“组团”出国进修。这次“冠军班”出国留学项目是由北体大研究生院和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打造的。经过协商,国家留学基金委破例在硕士层面以国家公派形式选派“冠军班”学员到国外留学,今年共批准20名冠军学生到海外进修学习。

 

  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将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学习,李娜则前往英国利兹大学。据了解,这次威斯康辛大学的项目为期半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将为学员提供往返旅费和每月1100美元的生活费。而威斯康辛大学则免除了冠军们的学费。

 

  “冠军班”的出现,引发了不少质疑的声音,到国外仅仅学习一年半载的,能换来怎样的学历呢?而且这批冠军的英语程度,在这段期间也未必能够达到和其他通过了托福考试的学生一样的学习能力。在问到这次留学有哪些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时,大多数“冠军班”成员的回答都是“不知道”。

 

  政策保障抓落实

 

  虽然“文化训练两不误”的口号已经叫了很多年,但在“举国体制”的训练模式下,运动员乃至教练员重训练而轻学习已经成为了习惯。今年国家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而刘鹏在本月初于青岛举行的贯彻落实座谈会上一再强调:“扎实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是着力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选择。”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体校向省市专业队输送的优秀运动员不到学生总数比例的10%,相当多的体校招生困难,出现萎缩,有的体校甚至报名数低于计划招生数。究其原因,就是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薄弱。刘鹏说:“决不能只为培养10%左右的优秀运动员,就牺牲掉90%孩子的文化教育。更重要的是,90%的‘塔基’和‘塔身’萎缩了、坍塌了,何来‘塔尖’,10%的优秀运动员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解决运动员基础教育阶段文化教育方面有了不少政策突破。例如地方各级政府要将体校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将文化教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向体育运动学校选派文化教师,工资待遇享受国家有关规定等。

 

  为了将这一系列新政策落到实处,国家体育总局7月底已部署重庆、上海、江苏、湖北等省开始试点,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探路”。

 

  总局初步制订运动员“4+X”教育框架

 

  国乒二队:文化不过关不许入队

 

  文化要从娃娃抓起,中国体育决心狠抓中国运动员文化教育,这次可不是讲空话了。国家体育总局去年7月决定由训练局负责国家队运动员素质教育工作,并于今年4月挂牌成立了国家队运动员文化教育中心。

 

  经过接近一年的摸索,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初步确立了一套面向国家队运动员的教育方针,不完全等同于普通中学的文化教育,而是更紧密地结合运动员训练、比赛和未来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设计和教学安排。为此,总局训练局研究提出了“4+X”的素质教育主体内容框架,看似和高考的科目设置有点类似,同样也是确立以“运动员体能训练基础知识、运动伤病预防与康复、励志教育与礼仪、职业生涯规划”这四个必修课程为核心;而X则鼓励队员在应用文写作、英语、电脑、美术、音乐等文化课程中自由选择。

 

  这个课程先在中国乒乓球队进行试点,现在驻训练局的各支国家队都已不同程度地参加了素质教育的课程学习。在半年多的教学中,乒乓球队在局内进行了266个课时,外训期间进行了528个课时。

 

  为了让运动员们更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国家乒乓球队还率先进行二线队运动员在入队前进行文化水平测试制度,对于文化水平达不到一定标准的运动员不许入队。领队黄飚说:“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有什么样的文化素质,才能打出什么样的水平。国家乒乓球队不能只培养世界冠军,还必须提高运动员退役后二次就业、适应社会的素质。”

 

  这次试点培训也得到了教练员的肯定。男乒主教练刘国梁反映,由于加强了英语学习,队员出国时主动与国外队员沟通交流的明显增多,这也提高了我国运动员的形象。此外,运动队内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上课的不仅是运动员,领队、教练甚至科研人员也来听课。

 

  广州体育学训结合走在前列

 

  文化教育,作为中国体育目前最大的“瓶颈”,其实一早就出现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家长越舍不得送孩子到运动队。但广州作为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却是多届广东省运会的金牌榜头名,而且为亚运、奥运的中国军团输送不少优秀选手。

 

  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坦言,这就是多年来广州体育重视文化教育的成果。正因为他曾是广州体院副院长,深感运动员仅仅靠去大学“镀金”,是无法在退役后与社会接轨的。因此,他经过多番努力,在广东省和广州市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于2004年将广州市伟伦体校从中专升格为大专,更名为“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当时中国省会城市唯一一所同类学院。这也为广州体育“训练文化相结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后奥运”时代,广州市体育局针对独特的时代背景,提出了“科学选材、系统学训、求实竞赛、及时输送、紧密跟踪、妥善安置”6个环节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把学习和训练看得同样重要,同时还与新加坡等国家进行密切的经验交流,继续把握好中国训练模式的及时完善。

【打印】 【返回】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