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颁奖之一: 马琳阐释钢铁是怎样炼成

来源:中国体育在线 编辑:soloya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1日 点击数:

获奖者是……

  ——一场“附会”苏俄经典的“另类”颁奖

  文/宋斐 图/边玉翔、夏娃、白宇

  每一届世乒赛,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有些被视频传播、被文字记载、被图片定格;有些,则随着时间之河渐渐流向记忆的深处,直至无影无踪。

  每一届世乒赛,都有众多星光闪耀的球星,有的是荣誉殿堂的常客,有的则是甫一登乒坛便技惊四座的新人;更有夜空中划过的流星,闪亮登场后转瞬即逝。

  感慨于世乒赛的近百年历史和本届比赛那么一点点跌宕起伏,有些故事不得不说;

  感慨于莫斯科这座城市的伟大和其对于中国人而言“一分亲近、两分膜拜、七分陌生”的独特情愫,有些经典又油然被通感。

  蜿蜒曲折的莫斯科河,从欧亚大陆的西北静悄悄地流进了莫斯科这座历史名城,在列宁山下迂回后,又掉头北上,与克里姆林宫的朱红色高墙擦肩而过。波光粼粼中,映衬着克里姆林宫内的尖顶红星和滴血教堂的“洋葱头”穹顶。多情的莫斯科河,饱含着列宁、斯大林、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和高尔基等伟人的热爱和颂扬。

  莫斯科城,是世界上国土最为广袤的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的首都,她统领着自己国土以内7个以上时区的广袤地区,并环顾着除印度洋之外的全球所有的海洋!八百余年的历史积淀和历经数次战争的创伤以及政权更迭的动荡,让人们陶醉于这座城市的昨天和今天;柴可夫斯基、果戈理、索尔仁尼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个个文艺巨匠的魅力又让人们“束手就擒”。

  初惊、次醉、终狂……

  持续了短短八天,本属于体育范畴的世乒赛也让人感觉打上了深深的莫斯科烙印。

  鉴于此,我们不妨在回忆那些脍炙人口的苏俄经典文学、艺术篇章的同时,奏响莫斯科世乒赛的颁奖礼乐,在精神被涤荡的那一刻,回味赛场上的激情瞬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佳男球员奖

  “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奥斯特洛夫斯基

  马琳

  从2009年的“离婚门”到2010年的“信任危机”;从横滨世乒赛的跌跌撞撞闯入四强到莫斯科世乒赛前颇为狼狈地最后一轮PK直通,几乎没有人相信莫斯科的星光舞台会属于31岁、被新人冲击到了尴尬的境地、在无机胶水改革下“遍体鳞伤”的老将马琳。

  然而,马琳的经验、斗志、韧性以及在十几年大赛中淬炼出的极佳的掌控战局的能力令他成为了中国男队夺冠的头号主力,令他成为了以绝对胜率百分之百、权衡胜率百分之百,横扫赛场的MVP,令他成为了莫斯科世乒赛最亮的一颗“星”。

  决战之夜,背负着中国女队输球后,男队“只能赢、不能输”的巨大压力,马琳在马龙先负波尔一盘的不利境地中出赛,他先“擒”奥恰洛夫,再“斩”波尔于马下,用艺术乒乓球和速度乒乓球的魅力感染了每一个球迷。

  提名:

  水谷隼

  赛前,水谷曾放出狂言,“莫斯科世乒赛的目标就是争取个人的全胜战绩。”在日本媒体大肆宣扬,欢欣鼓舞之际,感慨于日本文化中的“夸张励志”成分,不少人将此看成少不更事的水谷隼的“年少轻狂”。

  然而尽管水谷最终还是输给了马龙一场球,未能达成个人全胜战绩的终极目标,但他展现出的非凡天赋和少年老成,让我们看到了对手的成长和乒坛新的希望。

  小组赛战德国,水谷全取奥恰洛夫和波尔两分;抢号赛战奥地利,水谷逆境求生,击败陈卫星;1/4决赛战中国香港,水谷带队速战速决,3比0将实力不俗的港队淘汰出局。

  莫斯科的赛场,他流畅的攻防转换和固若金汤的反手防守令对手汗颜,而他临危不乱、沉稳从容的大将风度令中国队都大加赞赏。刘国梁在半决赛后这样评述:“日本队进步很快,我们赢在了对乒乓球的理解和整体的系统上。而水谷隼是一名优秀的天才运动员,他领军的日本队完全具备了进军半决赛,甚至是决赛的实力。”

  波尔

  自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后就陷入长期低迷状态的“欧洲王者”波尔终于回来了……

  德国男队凭借着整体实力的优势,仰仗着波尔的技术优势,在小组赛中3比2力压日本队,拔得头筹;在半决赛中波尔全取两分,德国队3比1将老对手韩国队淘汰出局,德国队继2004年多哈世乒赛后再次杀入团体赛的决赛。

  决赛对阵中国队,波尔在首盘0比2落后马龙的不利境地下上演反击,3比2给后辈马龙上了一堂名为“横板两面弧圈球经典打法”的公开课。

  平心而论,这几年来波尔的技术进步并不是很大,但之所以令人慨叹王者归来,是因为他身上那股儒雅不失锋芒,自信但不自大的王者之气。

  未完待续!!

【打印】 【返回】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