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中国羽毛球队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辉煌,其他国家在难以撼动中国队霸主地位的时候,开始愈发重视青少年梯队的培养,力求和中国队拼“未来战争”。所以说,中国羽毛球最辉煌的10年,也正是中国青年羽毛球队遇到困难最大的10年。2012年印度亚青赛,中国丢掉了所有冠军,包括含金量最重的混合团体金牌。还有一个更为尴尬的纪录,中国队最近一次在亚青赛上获得女单金牌,还要追溯到2007年,那次的女单冠军是王琳。
对于中国青年队来说,压力或许是其他国家同年龄运动员难以想象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是世界羽毛球王者之师的后备力量,他们有的甚至还没有走上国际比赛的舞台,就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
其实,中国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2011年召回时任马来西亚青年队教练的孙成华,重新组建国家青年队,让国家队的梯队建设更加完善。虽然经历了2012年亚青赛无金的阵痛,但是走上正轨的中国青年队一直在进步,参加亚青赛、世青赛的成绩也越来越好。2014年亚青赛,中国队收获了除女单之外的5枚金牌;2015年泰国曼谷,中国队在亚青赛上包揽6金,包括阔别了8年的女单金牌。
踏实积累显成效
2015年亚青赛,中国队包揽全部6项冠军,其中男双和混双还包揽了冠亚军。更令人欣喜的是,本次实现亚青赛“大翻身”的中国队队员都是从重建的青年集训队中成长起来的。比如这次的男单冠军林贵埔、女单冠军何冰娇、混双冠军郑思维/陈清晨,都是在2012年、2013年入选过青年集训队,并且从青年队成长到了国家队。
对于青年队的作用,孙成华说:“前几年我们没有青年队,梯队模式基本就是省市队直接往国家队输送。由于各地方队的训练方法和目的不一样,而且与国家队的训练要求存在一些脱节,所以那个时候很多地方队队员来到国家队之后,基本都要‘从头开始’,这样不利于我们整个队伍的实力培养和提高。”
从2011年重新组建青年队算起,青年集训队每年都会组织两到三次集训,而且集训的时间都很长,甚至有两年春节期间都没有让队员回家,而是留在队里集训。高强度、高密度,加上更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原本欠缺的青年队的实力稳步提升。在孙成华看来,年轻队员在青年队的时候就按照国家队的训练要求和方向去练习,对于他们之后迅速适应国家队的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意识到自己的后备力量并不占优势,中国队在最近两年给了年轻队员更多的比赛机会,这是过去的队员渴望却又得不到的。更多的比赛机会,让这些年轻的运动员获得了更多的比赛经验。孙成华回忆说:“2011年、2012年的青年赛,我们的队员上场之后会紧张,稍微遇到一点困难会发愣,教练怎么说都没用。从今年亚青赛的表现来看,我们的队员还是会紧张,还是会犯错误,但是遇到问题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让自己冷静下来,在间歇或者局间的时候,他们可以和教练员进行很好的沟通,很多时候还能提出很有建设性的想法。这就是他们的进步,也是这几年我们的训练成果的展现。”
此外,年轻队员表现出来的冲劲也是本次亚青赛中国队的最大收获。男双小将周昊东/韩呈恺本次是第一次参加亚青赛,就一路闯进决赛,和队友郑思维/何济霆苦战3局才遗憾落败。孙成华说:“一开始周昊东/韩呈恺打得不好,即使是对手水平一般,他们也都打得很艰难。不过他们在场上敢发挥,不会拘谨,后来越打越好,甚至超水平发挥。这说明我们的队员的心态还是比较好的。”
“内忧外患”仍存在
中国队包揽全部金牌,一方面得益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孙成华看来,国外对手的威胁似乎相对比前几届小了一些。
过去几年,亚青赛上获得冠军的不少都已经是现在羽坛的“腕儿”了,比如内维尔、拉差诺、奥原希望、山口茜、桃田贤斗等。不过在今年的亚青赛上,并没有这样突出的对手。孙成华举了一个例子:“日本有一个男双运动员,左手,去年亚青赛时对我们的威胁很大,实力甚至说略高于我们。今年再打的时候,他的实力还是有,但是没有去年那么有威胁了。好多去年参加过比赛的国外运动员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应该说过去一年他们的进步很小,甚至有些人可以说是原地踏步,而我们的进步很明显。从整体上来说,我们在实力上是有优势的。不像前几年,93、94年龄段的对手很强,不管是团体还是单项经常要和我们打3局、打加分才能分出胜负。说实话,这次国外的对手整体实力一般。”
即便如此,中国队依旧不能掉以轻心,像近年来上升势头很猛的日本这次依然展现出了不错的整体实力。得益于日本国内的羽毛球制度,目前日本的羽毛球整体厚度是很多国家都达不到的。虽然他们特别突出的运动员并不是很多,但是有这样的基础,未来的日本队依旧是中国队最难缠的对手。比如获得女单季军的1997年出生的川上纱惠奈,在今年的新西兰公开赛中,她曾2比0战胜了中国的何冰娇,后者在本次亚青赛中获得了女单冠军。还要着重提一下的是,日本的山口茜没有参加这次比赛。要知道,她的岁数是完全可以参加青年赛的。亚青赛她没有参加,中国队夺得了女单冠军,之后的世青赛呢?
对手的威胁持续存在,中国队自身也存在着问题。去年亚青赛,男双选手黄凯祥从团体赛开始就要身兼两项,整个比赛期间打了19场,取得18场胜利。当时孙成华就表示,我们的阵容厚度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好。一年过去,虽然中国队包揽了全部金牌,但是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本次亚青赛,男双队员郑思维收获混合团体、男双、混双3枚金牌。从团体赛开始,郑思维就双线作战,出战19场保持全胜。尤其在团体赛淘汰赛阶段,由于赛制安排,每一场都是混双打完休息很短的时间,就要进行男双的比赛。女双队员陈清晨本来也是这样的“待遇”,好在混合团体赛的时候女双的出场顺序靠后,好几场比赛都没打到女双就结束了。陈清晨最终获得团体和混双冠军、女双亚军。
对于孙成华来说,后备人才厚度不够是一个棘手却又急需解决的问题。他说:“感觉上我们的人很多,每个单项都能拿出好几个或者好几对,但客观来说,能力上达到我们的预期、上场能让我们放心的队员真的不是很多,否则我们也不可能让郑思维、陈清晨一直兼项那么辛苦。重组青年队,我们的后备力量厚实了不少,但是还不够,优秀的年轻队员还是太少。而且从队员自身的绝对实力来看,我们还没能像成绩反映的那么乐观,年轻队员的能力还远远不够。”
楚天运动频道装备您的运动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