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的弧线、速度、旋转、力量和落点均表现于每一次的击球动作中,它是衡量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上5种要素都存在于每一次击球当中,虽然其性质和特点各不相同,甚至有时还有冲突,但它们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起着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的作用。
1.弧线
挥拍击球使球构成一条弧线,越网落至对方球台,这是合法击球最基本的条件,也是速度、旋转、力量和落点变化的集中表现。我们在打球实践中,都会有这样一个体会:适当延长球在球拍上的停留时间有助于提高击球的准确性。
初学者往往击球动作僵硬,球碰拍即飞,说明控制球的能力很差,而优秀运动员打球,球拍似有粘性一般,击球瞬间,拍与球接触的时间较长,这样有助于调整动作,以便更好地制造弧线。因为人的反应需要有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时间太短,人往往来不及做出反应,拍触球时间稍长些,人才有可能适当地调整动作。
弧线的产生,一方面是乒乓球在飞行过程中,由于地球引力使球逐渐下降和空气的阻力作用造成的;另一方面飞行弧线状态的变化,即弧度的高低和打出距离的长短,常受用力方向、拍面角度变化、发力大小、旋转性能以及来球情况等的影响。只有使主观情况(回击方法包括用力方向、发力大小、拍面角度、旋转性能等)符合于客观要求(即来球的远近、弹起的高低、旋转强弓弓等),才能使球回击准确。此外,由于乒乓球击球时用攻球和削球在用力方向、拍面角度变化以及所产生的旋转性能都有不同,因而对飞行弧线的要求与方法也应有所差别。
根据力学原理,撞击物体速度的快慢与撞击物体受力大小成正比,受力越大,速度越快。乒乓球的飞行速度正是由于球受球拍撞击后而形成的,球受力大小直接影响球速的快慢。因此,在挥拍击球时,速度越快、击球力量越大,则球飞行的速度越快。
从理论上来分析,要加快击球速度,一方面要尽量缩短准备击球所需的时间,另一方面是尽可能缩短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但在实践中,由于运动员打法和技术特点的不同,站位远近的不同,所以在击球时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节奏和速度。例如,有的准备击球所需的时间比较短(常在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但击出后的球在空中运行的时间却不一定短(因借力打,没有主动发力);有的准确击球所需时间比较长(常在下降期击球),但击出后的球在空中飞行时间却比较短(靠主动发力打);甚至有些人在这两方面所需的时间都比较长(如削球和放高球)。
此外在提高击球速度的同时,还应将击球速度的快慢与变化节奏结合起来。使击出的球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令对方措手不及。
2旋转
乒乓球的旋转是多种多样的,其变化也是极为复杂的。在实际击球中常常是几个轴结合在一起的混合旋转,如左、右侧上旋,左、右侧下旋等。又如下蹲式发球,就是把上下轴、左右轴、前后轴结合起来而产生的混合旋转。
但在实践中,任何旋转球其性能都是受挥拍方向和触球部位来决定的。而旋转的强度则又是由用力程度和球角度拍的部位所决定的。以前曾流行着一种“摩擦球越薄,球就越转”的片面说法,认为球拍摩擦球“薄”,作用力线远离球心,球就能加转。但是,摩擦球“薄”必须有一个限度。
因为,使球产生旋转的作用力受它的两个分力的影响。这两个分力一个是撞击力(正压力),另一个是摩擦力(不通过球心的力)。撞击力大而摩擦力小,不能加强球的旋转;而如果球拍摩擦球过“薄”,势必会造成球在拍面上打滑,使球的旋转减弱。所以,击球时要采用适当的拍面角度和发力方向,在保证有一定撞击力使球拍“吃”住球的前提下,加大不通过球心的力,才能充分发挥球拍摩擦球的作用。
3.力量
根据动力学原理,撞击力量的大小取决于质量的大小和加速度的快慢。因此,增加物体质量或提高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都可使撞击力量得到增强。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挥拍时的速度越快,击球的力量也就越大。击球力量是由人体发力通过球拍撞击球而产生的,因此要将力量集中于球拍击球上面,使之更好地发挥爆发力的作用。
击球力量在乒乓球技术中具体表现为“狠”,它是得分的重要手段。同时,加大击球力量,还可以抵消来球的旋转,也可以压制对方的速度和落点变化,从而给自己造成主动进攻的机会。
4.落点
乒乓球的落点指球的落台点。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用多变的落点来调动、控制对方,从而赢得主动,获取胜利。
从回球落点效果来看,回长球时其落点接近底线,迫使对方后退接球;回短球时其落点接近球网,迫使对方上步接球;拉大左角与右角和长球与短球的距离,可调动对方,使自己获得较长准备时间,为进攻创造更多机会。
从回球路线的效果来看,使回球路线离对方所站位置越远越好,尽量扩大对方照顾球台的范围,迫使对方在大范围的移动当中,造成回球质量下降或直接失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