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加转弧圈球
1.特点和作用
加转弧圈球稳健性好,强烈的上旋有助于制造更好的弧线,在来球下旋力很强、很低,或位置不合适时,用加转弧圈可比较容易地将球拉过去。加转弧圈球还具有一定的威胁性,在对方不适应强烈上旋或控制不好的情况下,常会接出高球,甚至直接失误。
另外,由于上旋弧圈球速度较慢,球出手弧线的弯曲度较大,球落对方台面后迅速下沉,所以,它还可起到变化击球节奏的作用。
2.要求
(1)上旋强烈。如果上旋弧圈球上旋不强,就失去了它的积极意义,其威胁性也没有了。
(2)弧线应降低。以前的加转弧圈球弧线高、速度慢,现在的加转弧圈球要求上旋强、弧线低,这样才能增加威胁。
(3)必须和其他技术(如前冲弧圈球、扣杀等)相结合。单一的加转弧圈球,易被对方适应,因为毕竟球的飞行速度慢。
3.动作要领
(1)引拍阶段。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膝微屈,身体略向右扭转,腹微收,髋稍向右后下方压转,手腕略向后拉;球拍低于来球。
(2)击球阶段。右脚掌内侧蹬地,稍伸膝,以腰、髋的扭转带动手臂由后向前挥动。击球瞬间,快速收缩前臂,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撞击后迅速转为向前上方的摩擦球。击球时间为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拍形与台面垂直或稍稍前倾(与台面成80。左右)。为提高拉球的旋转和速度,直拍选手的中指(横拍选手的食指)应加速手腕在触球瞬间的提拉力量。
(3)结束动作。球出手后,因惯性作用球拍至头前才渐停止,身体重心随之移至左脚。此时,应迅速还原,准备下次击球(图2-19)。
4.错误动作及改正方法
(1)只用手臂发力,没有腰、髋、腿的配合,拉球很费力,且旋转不强,而且难于连续提拉。
改正方法:首先在思想上明确,拉弧圈球时腰、髋、腿的用力极为重要。然后专门观察优秀选手在拉球时这些部位的动作,再进行徒手动作的模仿练习,体会有关部位的肌肉感觉。上台练习时,有意体会上述感觉。
(2)引拍时,手臂伸得过直,球拍沉得很低,拍形过分前倾,整个动作向上为主,缺乏向前的力量,造成击球时间晚、上手速度慢、易漏球和难发力等弊端。
改正方法:应明确上述动作已经过时,现代特别重视由后向前的迎球动作。让运动员握拳为球,教练员做先打后摩的示范,运动员体会教练员打手时的感觉。并力求将这种感觉在自己拉弧圈时打出来。与此同时,再让运动员在引拍时手臂保持自然弯曲,球拍不要下沉太多,适当增加向后引拍的动作,减小拍形的前倾角度。
(3)拉球时不用手腕,导致拉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转都受到限制。告诉运动员,在引拍时手腕要有一个向后伸的动作,在触球瞬间才会有一向前打且向上摩擦球的爆发力。
(4)只有摩擦球动作,蹭球太薄,但发不出力,拉球不转,易下网;或撞球过多,摩擦球太少,也不会产生强烈旋转。
改正方法:明确只有“打摩”结合,以“摩”为主,才能拉出强烈的上旋球。练习徒手动作时,可由教练员用两个手指夹住一球,让运动员练习加转弧圈的动作,教练员可根据自己的感觉及时纠正运动员的动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多球的练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