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心对乒乓球运动的影响

编辑:楚天运动频道 发布时间:2010-10-25 点击数: 3701 微信搜索:楚天运动频道小程序,买羽毛球更优惠

  乒乓球运动发展到今天,重心的作用往往被许多人忽略掉了。许多教练和运动员对重心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如对乒乓球的技术动作、步法、以及技战术的重视程度高。也有许多人对重心在进攻和防守时的状态非常重视;但在乒乓球运动的其他阶段对重心的作用不够重视,它的作用是存在的,是不能被忽略掉的。

 

  重心之所以在乒乓球运动中没有被引起足够重视,是因为许多人对它的认识是模糊的、概念化的,没有真正掌握它的基本规律,更没有潜心对它进行充分地研究,并且没有在乒乓球运动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其作用。在乒乓球运动的这个体系框架内,必须把重心当成一个系统来考虑,这样乒乓球运动的体系框架才会更完整。

 

   如果把乒乓球运动体系比作人体的话,那么重心就是人体的经脉,重心的运行路径从外观上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际上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什么是重心?人体重心和中心的关系谓重心就是重心点,简称重心。重心点是两脚和地面之间反作用力的交汇点,也可以是延长线的交汇点。当人平行直立时,乒乓球运动中的重心和人体的中心是重合的,当人非平行站立时乒乓球运动中人的重心和人体的中心是不一致不重合的,甚至重心可以在体外。

 

  单从力学和几何角度来讲,重心是三维立体的,是有主运动方向的,过去对重心的认识是平面的。重心前、后、左、右方向的划分是以两脚之间的连线为参照,以重心点在地面的投影点为基准。单纯从平面上来研究重心它是不能完全诠释重心的全貌的,必须从立体和全方位的角度来看待重心。

 

  重心点的调节是通过脚、腿、腰、腹以及上身这些元素共同作用来完成的。通过长期的体能和耐力训练后,相对稳定度是可以提高的。一般来讲腿、腰、腹肌发达,平衡机能和柔韧性好的运动员,稳定区间就大,稳定度就高。腿、腰、腹肌欠发达,平衡机能和柔韧性较差的运动员稳定区间就小,稳定度就低。

 

  在乒乓球运动中由于重心稳定度的提高,可以增大击球范围,可以在此范围内连续击球,是可还原的。在每个运动员的绝对稳定度以外是不可还原的,是不可连续的

 

  重心的特征、特点、状态、内外关系:

 

  ●特征:所有重心的运动路径都是靠步法这一载体来完成的,所以重心技术运用的好坏,步法起着决定性作用。

 

   ●特点:重心的行走路径是三维立体的,有行走路线,有方向性。大部分时间重心的行走方向和击球方向是保持一致的。

 

   ●状态:有动态和静态。细分:有初动态、加速态、减速态、暂停态和波动态。

 

  ●内外关系:对手击球的弧线、落点、力量、速度、旋转的共同作用和选择某一回击球技术这两点基本决定了你重心的正确行走路线和立体位置。

 

  在乒乓球训练和乒乓球比赛中衷心的核心作用以及对节奏的调节作用。在训练和比赛中不管是发球还是接发球;是近网球还是出台球,是上旋球还是下旋球,是正手球还是反手球:是连续还是转换;是进攻还是防守;是发力还是借力,每一次击球都是通过步法的快速找位,使重心和击球点之间形成合理的夹角来完成的。

 

  而二次击球成功的重要前提是重心的再次找位,和下一次击球点之间形成更合理的夹角。这样每一次击球循环往复,使重心出现了延续性。这就是重心在一次、二次及连续击球时的核心作用。而有意识的使重心通过步法这一载体主动前移或后移来提前或错后击打同一种来球的方式就形成了节奏变化。


  中心在乒乓球体系中的各阶段的作用

 

  ①利用重心的上下位移,以及使重心的行走方向得当的运用,在发球时可以使球旋转度有三成以上的增加。

 

  ②利用重心的惯性运动,在发以速度为主的球时对速度有二成以上的增大。

 

  ③利用重心和击球方向不一致,所谓的晃发球,就是利用了重心的行走方向和击球方向不一致这一特殊性,使对方不敢轻易上手。

 

   ④重心的高低的运用对发球弧线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一般来讲重心低则弧线低,重心高则弧线高

 

  ●接发球段:

 

  ①运用重心的快慢、上下、左右运动或重心的停止运动,这些技术在接发球段为自己赢取主动或直接上手创造了很多机会。

 

  ②在得当运用以上重心技术后,可以在加快或减慢球的速度和力量以及改变球的运行方向方面取得优势。

 

   ③重心的不动和缓动在接发球段对球的节奏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④接发球的挑打就是运用了重心的动势能,手臂和手腕以及腰的共同作用,通过球拍的拍头传递给球的一个瞬间力量。

 

  ⑤在接发球的摆短和推搓技术中通过重心的减速运动和停止运动,使球的动势能减小,仅依靠手腕和前臂给球的力量,而使球过网后停止或减小惯性运动,使球停留在近网处或不出台处,从而达到控制对方进
攻的目的。

 

  ⑥接发球的预动,在预先判断准对方发球的旋转和落点后。选择有效的回接球技术,使用单步和其它步法组合,使重心提前到位从而调整出最佳击球距离,这是运用重心提前到位避免重心波动,利用重心的稳
定性来提高接发球质量,这是在接发球时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在连续进攻段

 

  ①在正反手攻和连续攻,在正反手拉和连续拉时,重心和击球位置的立体配置合理与否,基本决定了击球的质量。

 

  ②在连续进攻时基本保持重心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时,可以增强
进攻的稳定性。

 

  ⑧在连续进攻中,想改变击球节奏时,瞬间改变重心的高低是第一意识。只有重心变高才能迎前击球的上升期。只有首先降低重心,才能通过步法的跑位击球的下降期。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讲的身前击球意识,而
下降期击球也是重心调节的结果。

 

  ④在连续进攻段要想永远击前点,必须坚持步法这载体带动重心快速移动,并且始终使身体处在弓型状态(重心前夹角在45度以内)保持击球板面正对来球。

 

   ⑤在连续进攻中,只有有了重心意识、真正掌握了重心运动的规律,才能在连续进攻中运用自如在下旋和上旋的转换、台内和台外的转换、正手和反手的转换、进攻和防守的转换等,重心的作用更重要。当你选用某种乒乓球技术来换时,首先得转换重心。重心转换得当,它是乒乓球技术之间转换的重要保证。

 

  在你确定了使用某种技术来转换时,重心的正确行走路径是对这些乒乓球技术转换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但重心的行走路径是由步法这一载体来带动重心的立体转移的。步法的快慢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能使重心立体位置重新确定,对一下技术的使用及质量起主导作用。所谓还原就是小碎步带动重心的还原,即让重心点进入到小三角以内。

 

  ●重心与挥、收拍的关系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重心。重心整个行走路径和挥拍与收拍的行是密不可分的,有着天然联系,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重心路径选择的好,对挥拍收拍(特别是收拍路径起得作用更大),对收拍走捷径以及争取更多时间和空间来击球起着决定性作用。

 

  以上技术运用得好,在连续拉冲时为手腕的向后引拍争取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使拉冲球的第二速度产生了更快的加速度,给对手造成更大的威胁。

 

  怎样用好中心绝对稳定度极限乒乓球运动发展到今天,球速越打越快,落点越打越刁,力量越打越大。在一些连续击球和转换击球过程中,特别是在中远台大角度连续对抗中,运动员现有的步法已经无法移动到位,许多球都是在失去重心情况下击打的。我们已经知道每位运动员的绝对稳定度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在绝对稳定度以外是不可还原的,也是不可连续的。这样对专业选手就提出一个课题,怎样提高稳定度以外这一板球的命中率,也就是人们常讲的在失去重心时一板球绝杀。因为这一板球后是不可逆的。

 

  当运动员失去重心时(稳定度以外),他的击球力量和速度是有限的,此时的落点意识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在稳定度以外怎样利用有限的击球力量和速度把落点打好呢r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把失去重心时的击球当成一个专项的科目来训练。

 

  在训练中,特别是多球训练时,要设计出一些经典线路。运动员在跑动中连续击球时,击球范围不断扩大,有意训练在失去重心情况下的击球,要规定这一板球的落点,并且要发全力,逐步提高这一板球的质量。经过长期的训练,这一板失重状态下的击球命中率就会得到很大提高。直至比赛中很好的应用。

 

  乒乓球规则变化与重心的关系在小球变大球、发球无遮挡、11分赛制规则的要求下,重心的作用凸显重要。 小球变大球,由于球速减慢,单靠手臂迎前击打来球产生的力量及速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战术需要。重心迎前,合理找位,重心在力量传递中的作用,对提高球速就显得更重要。

 

  发球无遗挡规则,使发球变化简单了。利用重心在夹角和方向可变的技巧,以及重心的不动和惯性运动,对增加发球变化和提高发球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1 1分赛制使比赛产生了许多偶然性。比赛时,在擦网球和意外球二次击打中,掌握重心二次快速找位,对击球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

 

  重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重心的作用从发球前那一刻就已经存在了,已经开始起作用,它贯穿于每一分球的自始至终。所以希望我们每一位教练和专业运动员一定要从意识上认识重心的重要性,然后掌握重心在每个环节的使用规律,把它更好的运用到训练和比赛中。细节决定成败。

 

  总之,要想提高乒乓球整体技术,实际上就是发球、接发球、每一板球技术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续衔接技术的提高,而把重心技术充分运用到每一环节中,对提高这些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以上几个方面对重心的分析和再认识,不难发现重心在乒乓球运动中是无处不在,起着关键作用的。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把重心看成一个系统(乒体系)。这样目前的乒乓球运动理论就是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是乒乓球理论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0

 



【打印】 【返回】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