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余选手的实战中,发长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发长球后的战术套路比较简单,对方在接发球时的手段和线路也相对简单明了,所以发球一方可以用更短的时间进行预动和调节。从另一方面看,业余选手发短球的能力稍差,通常弧线发短了,旋转出不来;旋转加强了,弧线又容易过长,因此这样的发球不利于后续战术套路的实施。
发长球的特点是速度快、角度刁钻、旋转相对突出,通常带有偷袭的意图。从旋转上看,通常为侧上(侧旋)和侧下旋两大类。大多数业余选手都可以轻易地发出侧下和侧旋,而要想发出高质量的侧上旋并不容易。
早期的乒乓技术中,发“奔球”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奔球”的速度快,可以十分突然地变化发球落点。虽然“奔球”带有明显地上旋,但是侧旋并不强烈,对方可以很轻易地靠下意识回球,这就大大降低了发球的威胁和后续战术的实施效果。
发侧上旋长球,顾名思义,发球不但有强烈的上旋,而且还有很强烈地侧旋。当球落到对方的台面,会产生明显的侧拐,而且还会瞬间向前冲,产生类似弧圈球的效果。既然侧侧向左侧摩擦,接触球体的中部位置即可,为了保证弧线的长度和速度,我们还要施加向前的力量,真正的触球部位其实为球体的中部偏左侧位置。
发侧上旋球是在发侧旋的基础上,给球体施加向前上方的力,使球同时具有上旋。这就是发侧上旋球的简单原理。
站位不必多说,与所有正手发球一样。抛球的问题需要注意,通常高抛或中高抛有助于身体的发力,可以更好地增大动作幅度,增强发球的旋转。
当球下落至胸部附近,腰部和肩部开始转动,这是发力的前期动作。我们看到肩部在转动时带动着大臂,同时肘部指向地面,前臂向上扬起,球拍的拍头几乎指向正上方,手腕向上翘起。有上述动作可以看
出,前臂和手腕动作在击球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球下落到腰部位置,此时球和球网几乎处于同一高度,前臂以肘部为轴开始从上向下转动,这个动作可以增大动作幅度,同时还可以保证动作的稳定性。
从整个手臂的动作看,手臂好像以肘部为圆心划了一道弧线,这种动作是为了摩擦到球体中部偏下的位置,制造出上旋。
很多业余选手难以发出强烈的侧上旋球,主要是难以掌握摩擦球的部位和发力方向。要想真正摩擦到球体的中下部,就要想办法将球拍稍稍置于球体的下方,这样才能够向前上方发力。
因此,我们在做动作的时候,手臂的动作要快,手腕向上勾的动作要突然,要释放足够的爆发力。另外勾手腕的时机必须掌握好,一定是在手腕向上勾的过程中触球,而不是触球之后再勾手腕,这是发侧上旋的要点。
另外,在制造侧旋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拍形的角度实现。球拍接触到球体的右侧,自然会发出侧旋球。那么如何才能把球发长呢?答案是尽量顶住球向前发力。之前勾手腕和收缩前臂的动作可以制造出上旋,随后,前臂有一个向前推送的动作,此,时需要注意,发力不仅仅要依靠手腕和手臂的动作,还要依靠身体的力量。
腰部转动、身体稍稍向前压,这个动作施加了向前的力量,要想加快发球的速度,我们可以加快转腰的速度,身体向前压的动作一定要突然。
相对来说,直板选手发侧上旋球要比横板选手容易一些。因为直板选手更容易运用手腕的动作,而横板选手由于握拍的原因,手腕收到制约,因此在摩擦球时难以制造出足够的旋转。
从侧上旋球的运行轨迹看,球体先会走一道弧线,当球落到对方的球台时,由于上旋的作用,球会突然向前冲,球的运行轨迹变成近似一条直线,这就会给对方的判断造成极大的影响。一旦接发球一方拉开手爆冲,多数都会被来球顶住,而打到拍边上,因此很多爱好者在处理侧上旋球时会采用防弧圈的方式,在来球的上升初期轻挡,然而这样的回接方式也没有太大的把握。由于发球在落到对方球台后,侧旋比较强烈,而上旋刚开始起作用,如果对方直接轻挡,很容易吃侧旋的旋转而下网。这就是侧上旋发球的魅力。
处理侧上旋球有三种比较常用的方式:第一,中等力量发力击打。这种回接方式的前提是必须对来球的旋转判断准确,并且能够提前调整站位,提前做出击球动作,难度稍大;第二,退到中台发力拉。退台后,
很容易找到来球的具体落点,而且来球的威胁越来越小,容易做出完整的击球动作,但是拉球时需要注意技术动作不可过大;第三,在近台轻带。当来球处于上升初期时,上旋并不十分强烈,因此只要盯住来球的具体落点,轻轻一带,依靠摩擦克服来球的侧旋,这种方式的稳定性比较高。轻带时需要注意压住拍形,毕竟来球多少带有上旋,如果压不住拍形,很容易导致出界。
发侧上旋球之后,对方回球的速度通常较快,因此发球后必须注意快速还原。对业余选手来说,发侧上旋球后通常会突出速度优势,我们可以在近台快速进攻,以中等力量打落点,这是比较合理的战术套路。当
然,如果是横板选手,可以在发球后稍稍后退,在中台发力进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