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教程:正手位力拉下旋球解析

编辑:楚天运动频道 发布时间:2010-09-13 点击数: 9956 微信搜索:楚天运动频道小程序,买羽毛球更优惠

  对于业余选手,即便是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作为一个从未受过系统训练的爱好者来说,能做到吴先生这样已经实属不易。我们这样图文并茂地解说,无非是希望广大的爱好者能有个正确的整体概念,而不是读了一大堆技术书籍,甚至倒背如流,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业余选手的这种不完美,恰恰是我们广大爱好者们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想法是采用这种方式为大家提供一个参照系。对于教练员来说,帮业余选手改进技术是比较大的挑战,比教小孩子打球复杂很多,而不容易得到好的效果。但这也恰恰是它迷人的地方。活到老,学到老,帮大家改进技术不单单使大家得到进步,对教练的自身素质也是一种提高。

 

  吴尉的准备姿势还是不错的,瑕疵是身体重心还是略高。图1显示球已经向本方球台飞行,他的引拍动
作较明显地使用了肘部,有点儿向后拉的感觉,然而用腰部带动身体重心这一点显然没有做到。由于是在
近台击球,来球是较慢的常规下旋球而不是较快的上旋球,所以这个问题对进攻的影响还不算太严重。

 

  但顺序上毕竟不够流畅,这一点在图2上就显示出来了:这时,他的重心下来了,放到了右脚上。之所以说“顺序上不够流畅”指的就是这里,应该根据来球的速度调整身体重心移动的速度,使“两个速度”相对同步,并在移动重心的过程中引拍,而不是先动手臂再用重心。当然,更不能用肩、肘向后拉。在多球练
习时甚至可以先转腰,进而依据来球的运行轨迹做引拍动作(腰要同时做),手臂与腰的动作成为一体感
觉才更棒。

 

  吴尉的重心支撑感还是相当好的,比较  实,这就保证了击球时能有一个稳定的身体动作结构。大家可以注意他的球拍存在一点不足引拍到准备挥拍击球前的这一刹那,手腕手指没有出现小的外展动作,这会
影响拉球的质量和威胁性。

 

 

  图4是击(拉)球动作,这一部分做得相当不错,脚、腿吃住了劲儿,很稳定地支撑住了身体,这样才能比较真实地发出力。他的拍型保持得很好,打得比较开,这样就可以打、摩兼顾,近台拉出的球才有威胁,而不是像较早时期的弧圈,拍型压得比较厉害,“蹭”的感觉太多。

 

  拍型打开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在较早的击球点击球,这是一个比较合理、比较有效的技巧——即便手腕手指动作不足,在旋转力量上、突然性上欠缺了一点儿,但依然可以保证速度,保证可以在最高点击球,而且还能发出力。图片上虽然没有抓住球与球拍正好“合”上的一刹那,但显然是“抓”到最高点了。

 

  图5是拉球及击球后的后续动作,这里有问题出现了——他用肩和大臂比较多,图片上可以显示出来肘部拾得比较高,这是表面上大家和我一起看到的。具体分析起来,出现这样的问题与他的握拍、重心交换及引拍,乃至向前上方挥拍前,手腕手指的外展不够都有关系。有些问题的解决我们会在以后的篇幅里适时
地予以说明。

 

 对于业余选手,即便是有这样那样 的不足,作为一个从未受过系统训练的爱好者来说,能做到吴先生这样已经实属不易。我们这样图文并茂地解说,无非是希望广大的爱好者能有个正确的整体概念,而不是读了一大堆技术书籍,甚至倒背如流,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业余选手打乒乓球的这种不完美,恰恰是我们广大爱好者们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想法是采用这种方式为大家提供一个参照系。对于教练员来说,帮业余选手改进技术是比较大的挑战,比教小孩子打球复杂很多,而不容易得到好的效果。但这也恰恰是它迷人的地方。活到老,学到老,帮大家改进技术不单单使大家得到进步,对教练的自身素质也是一种提高。

 

  最初和吴尉一起切磋球技时,他就有这个习惯动作,拉完弧圈之后,右脚直接向前移动的幅度很大。图片里大家可以看到,右脚位置超过左脚很多。在他拉上旋球时这个问题更明显。就这个问题,我和他交换过意见,归纳如下:

 

  第一,曾经有人告诉过他要这样做,理论基础是:你既然要向前冲,腿也要向前跟出去;第二,他本人也认为此说法成立。我个人认为,这个腿部的动作主要的问题在于破坏了动作的统一性,即发力挥拍时,右脚的过于出前导致发力的不统一性。我的说法是:发力时,参加做功的所有肌肉最好在同一时间向同一方向用力,这样发出的力量才集中,做出来的动作才简单、干净,重心的交换才流畅,下一板的衔接才紧凑。反之,不单单是这一板球发力不集中,而且重心的交换也由于发力时方向的不统一而
直接影响了下一板的合理连接。

 

  现在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要让吴尉先练这一板球:

 

  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拉下旋是掌握弧圈球技术最佳捷径,因为它最容易体会。当然,每个教练有不同教法,有些认为先练拉上旋,理论基础是上旋难拉,早拉早好,以后就不会产生~怕”拉上旋的心理障碍,这是逆向思维,读者们可以尝试。但我的教学顺序是先拉下旋如果练习条件好,最好是近台拉冲与拉削球同
步进行。对于学习者掌握不同节奏,学会拉打下旋,练习突击发力尤为重要。

 

  其次,学生个体技术上出现的问题存在特殊性。有经验的业余选手恐怕都有这种心理经历:打了几年以后,在旁观时都能或多或少地发现一般选手的问题所在,但没有改进的手段。看出问题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解决。更深一层说,如何用简单的手段解决暴露出的技术问题是检验教练员水平的标准。

 

  我的手段及思路:相当一段时间不进行拉上旋球的训练,用大量的多球训练让队员拉刚刚出台的下旋球。具体要求是:拍形必须打开,可以出界不许下网;刚开始时触球撞击多于摩擦;以腰带手引拍,引拍时少向后多向下,发力时蹬腿的感觉向上多于向左,在最高点击球。

 

  单纯从理论上讲,这些要求不太符合教科书上的“原则”,但是如果这样说、这样做可能改进他的技术,那就要这样说、这样做,这是有点儿“恶”治的感觉。但“矫枉过正”,此之谓也。能符合球理,改进见效,就是好手段。


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0

 



【打印】 【返回】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