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出征巴黎世乒赛,奥运冠军张继科将后脑勺的头发挑染成一个代表胜利的“V”字,不言而喻,就是奔着胜利去的,也是在提醒自己对于胜利的渴望。因为伦敦奥运会夺冠后的这几个月,正是因为失去了对胜利的饥渴度,张继科一直状况不佳:亚欧对抗赛不敌萨姆索诺夫、世界杯团体赛输给了中华台北小将陈建安,之后的韩国公开赛又被闫安击败。
在总教练刘国梁的眼中,张继科自从2003年进入国家队,便是一位浮躁和不可一世的队员。2004年由于触犯队规,张继科被退回山东省队,两年后重返国家队,张继科一开始便是以一名问题少年的形象出现。2009年直通横滨的队内选拔赛,在主管教练要求暂停的情况下,张继科执拗地不肯走下赛场那一幕,也令人印象深刻,当时的刘国梁怒火中烧,当着媒体的面批评了张继科,还令其失去了一次公开赛的参赛机会以及当年世乒赛的男单参赛机会。
张继科有梦想,也有为梦想而奋斗的决心和志在必得的气势,这份血性和傲气,便成为其前进的加速器。因此,刘国梁欣赏地给他起了个外号:藏獒。夸他在场上有着难以被驯服的气质,像藏獒一样凶悍。而张继科又恰逢生长在中国乒乓球最好的年代,中国队在国际上一家独大,鲜遇对手。于是,年仅25岁的张继科,在15个月内极速拿到大满贯,堪称光速。
但慢慢地,张继科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变成了血性和狂傲,那种在场上的人来疯,越困难斗志越旺盛的感染力,2011年首获世乒赛冠军后的撕衣一吼,都让人喜欢上了这位有点“得瑟”的小伙子。就连刘国梁观战后也不得不感叹一句:“这小子打球真硬气!”
有人说,二进国家队的经历,成就了张继科的血性,他在困境中不允许自己失败,因为他知道自己曾经是最好的一员,但面对顺势时,他却不太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在拿到奥运会冠军后,张继科有些忘乎所以,有些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这只藏獒在荣誉和胜利面前丢了魂,但那份傲气还在,却更多的是一份“得瑟”。
在很多场合,张继科都显得特立独行。3月底在广州举行的世界杯团体赛,每次进场,张继科总会独自拎着球袋率先坐到场边,几分钟后,几名队友才结伴而入。比赛结束,张继科也总是故意远远地落在队友的身后,又或是特意走到场边给球迷签名。似乎他很享受这种孤独,又或是享受这种与众不同的关注,来取代赛场内无法找到新目标的迷茫。
在张继科“沉沦”的几个月里,刘国梁一直试图采用激将法。刘国梁清晰地知道,与打法全面的马龙等队员相比,张继科在打法上并非尽善尽美,之所以能赢球,能成为大满贯,与他过去的血性和霸气不无关系。刘国梁一直企图将张继科的这道气重新激发出来。
在1月份的队内直通赛上,张继科以队内第四收官,刘国梁第一次弹压张继科,苦口婆心地劝道:如果按照这种竞争,张继科技术不巩固的话,很有可能成为只参加过一届奥运会的“最悲催”的大满贯,失去下一次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3月底世界杯团体赛结束后,面对连丢男单和男双两分的张继科,刘国梁的批评开始变得毫不客气,他用了“非常失望”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认为张继科糟糕的表现和他对自己的要求有关。
4月的韩国公开赛,张继科在手握六个赛点的情况下不敌闫安,赛后刘国梁只轻飘飘地用了“懒得骂他”几个字,就让张继科备感压力。
直至此次出征巴黎,刘国梁还给张继科来了最后一次敲打,告诫他一定要像过去一样对胜利充满渴望,甚至是饥渴的状态,“这个时候就是张继科又回来的时候,如果他在场上还是不够专注,那就彻底完蛋,关键是态度和精神。”
张继科的低迷也令当乒乓球教练的父亲张传铭焦急不已,“以前都是他逆转别人,现在都是别人在研究他,他可能对这个情况还认识不够,以为自己紧一紧就行了。”他还说,自己和儿子联系后说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认识到:事情已经不是从前那样了,他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他只要调整好心态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就怕他现在欲望消沉了。”而张继科的启蒙教练荆滔则指出,调整心态,做比说困难多了。摆正位置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摆正的。
不过,从里约奥运周期这个宏观的角度看,张继科的这段挫折也许来得正是时候。世乒赛前几个月敲响警钟,正好给了张继科一个可以喘息的缓冲期。刘国梁也坦言,此前在距离世乒赛还有一段时间的情况下,教练组故意多次在公开场合给张继科一些压力和敲打,目的就是让他能够沉下来,静下心。而这次的巴黎世乒赛,张继科将会是刘国梁最为操心的队员,毕竟这关系着这位新科奥运冠军上行还是下行的发展方向。
楚天运动频道装备您的运动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