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之皓的办公室位于上海体院“绿瓦”三楼,办公桌上除了电脑和堆成小山的文件,还摆放着伦敦奥运会女团颁奖后他和李晓霞、丁宁、郭跃的合影照片。办公室的窗正对着上海体院南门,虽然正值学生放假期间,施之皓仍然9点刚过就到岗了。办公桌旁放着个牛皮纸箱,体院办公室主任留言给施之皓:箱子里的运动服请签名,这些将作为礼物赠送给献血中心的工作人员。
平时,施之皓8点到学校,学生8点15上课,老师不用坐班,但学院院长必须到位,先去教室看看情况,再回办公室。到了办公室后,施之皓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收邮件,一般情况下,国际乒联发来的邮件是每天不落的。“我现在眼睛不行,而且邮件一般都是英文的,看中文可以一目十行,英文看得慢,字又小。”9点的时候,院长们要开例会,周一和周二商议和汇报工作进展,周三有院长办公会,周四有党委会。上午的会议要持续到11点半,施之皓吃完饭休息一会,下午还要继续开会。所以施之皓开玩笑地说,不当主教练当院长后,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会。
“虽然以前在国家队的时候我也没少开会,但都是在大赛之前,或者队伍碰到一些具体事情的时候才开,现在的会议都是定期要举行的,必须参加,院长之间的交流要通过开会,我和学院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沟通也要通过开会。”施之皓说,他这个院长经常见不到学院里的老师,有的老师去国外考察,有的在做随队工作,都很少在学校露面。“我经常看不到人,只有在中途碰到问题的时候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如果没碰到问题,那就得等开会的时候向我汇报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各个老师的工作提前安排好,计划做细致。学院的老师们很辛苦,做了很多工作,我非常感谢他们。”
施之皓有很多需要适应的问题,也尝到了当院长的“甜头”。“当院长有一个好处,就是我有双休日了,因为现在的工作性质和主教练不同,虽然偶尔会因为一些出差而占用双休日,但平时周五晚上到周日晚上都是我自己的时间,这已经非常好了。”
刚被乒羽中心委派来当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的时候,施之皓说自己是肩负领导的信任,来迎接一个新的挑战。虽然工作没有离开乒乓球这个大领域,但对于搞竞技体育的施之皓来说,学院的管理工作就是一个未知领域。“当教练和当院长都是管理者,虽然我没当过院长,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现在的施之皓这样说,可刚上任的时候,他可完全没有心情用这样轻松的语言自我调侃。“我上任的时候是新学期刚开始,新生入学我要去看看,课程安排也需要我过目。”教学部安排好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的课程,都要交到施之皓手里签字。“当时我对这些一点都不懂,他们要先讲给我听,我要对排课的合理性有个自己的评估,想好了才能签字。”施之皓说,这对新官上任的他来说挺新鲜的。乒乓球学院教学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要为中国乒乓球队送教上门,在国家队员封闭训练期间,学院派出了11个老师跟队,其中有教文化课的老师,也有协助乒乓球队的科研团队。“那时候我这人手都空了,排课都要给我排晕了。”
现在,乒乓球学院里的教职员工有17人,全日制本科生已经有80多人,将来会扩大到50个教职员工和500个学生(其中300-350个本科生,150-200个研究生)。为了增加师资力量,施之皓又参与了一项以前没有试过的新课题——招聘。“这对我来说又是个新课题,虽然国家给了我们很多好的政策,在编制、财、物上给了我们很大支持,但很多东西只是个框架,需要我们自己去填满。”施之皓第一轮面试了5个人,3个来自本校,还有一个是来自同济大学的数学博士,对体育和乒乓球非常感兴趣。“但是我和他们说明,中国乒乓球学院现在的工作涉及到的学生年龄跨度和水平跨度都很大,这也是这些高学历的应聘者即将面对的最大难题。”而谈到自己面临的难题,施之皓开玩笑说:“我要适应和很多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打交道,以前我和运动员打交道,有话都直接说,可以制定规定,说一不二,现在对方变成了教授,大家都是商谈的感觉。”
施之皓真正面对的难题,是中国乒乓球学院除了教学本身还具备的特有责任——科研、推广、国际试点。现在,中国乒乓球学院每年都会迎来一个由国外青少年组成的夏令营队伍到学校训练,针对青少年的培养也是施之皓在国际乒联中主要负责的事情。
副主席新官上任 上海天津北京三地跑 学习如何当院长
2013年5月15日,在巴黎举办的国际乒联全体代表大会上,施之皓高票当选国际乒联副主席。在施之皓看来,新职位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缘分,而相反,他之于国际乒联副主席是被需要。“现在我的职业是院长和副主席,这对我来说是个角色的转变,好像是乒乓球这个项目要我去多扮演几个角色,做更多以前没有尝试过的工作。”施之皓的口吻中充满了随缘的意味,他多次提到,虽然自己已经在乒乓球领域干了40多年,但毕竟都属于竞技体育,当运动员的时候想的是自己怎么拿金牌,当教练的时候想怎么让队伍多拿金牌。如今施之皓的角色转换了,竞技体育在他面前已经不是全部,而变成了乒乓球发展的一部分。
“现在比起金牌,我更希望乒乓球能让更多人喜欢,让更多人来关注,更能体现出她的价值。”施之皓说,中国乒乓球队在竞技这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和主导的地位,但中国在乒乓球这个大概念中,做得还远远不够。“乒乓球这个大概念包含很多,除了金牌还有产业、推广、文化等等。”施之皓在国际乒联中分管的是世界青年运动员的教育和培训,这是与国际乒联、中国乒协的未来息息相关的。“蔡局也给我们提出了第三次创业,中国乒协要想真正为乒乓球做贡献,应该在金牌以外的其他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这些我们已经可以做到了,因为我们自己在乎的东西也变了。”施之皓说,在国际乒联230个协会中,大概有90%的成员不太关心竞技乒乓,他们更在意的是如何才能提高自己,他们渴望的是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在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正是施之皓的这番演讲,博得场下一片掌声,更是为他赢得了149的高票数。在大会开始前,身着西装在场外抽烟的施之皓,心里早就对这番演讲的具体落实之处有了设计。
“我们一直提倡中国乒协要为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做贡献,但是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都只停留在嘴上。”施之皓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对乒乓球发展所做的贡献,现在还基本局限于成绩上。“国际乒联搞了很多主题是‘体育与和平’的活动,让我感觉到中国运动员在这些方面的形象没有树立起来,作为也太少了,比如去非洲扶贫,我们的队员没有参与过,其实扶贫的同时也是对乒乓球的自我宣传和推广,对这个项目今后的产业化都是有好处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美国NBA的明星到世界各地去做活动,所以篮球遍地开花,很有市场。乒乓球也不能把眼光局限于几个乒乓大国、大洲,更应该走到不熟悉乒乓球的地方,让更多人受益。”施之皓说,这才是所谓的发展和推广,现在得益于乒乓球的人是世界上很少一部分,所以中国乒协和国际乒联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把中国从乒乓大国变成乒乓强国,是施之皓这一代乒乓人一直在奋斗的事业。一个乒乓强国,需要的不仅是摘金夺银的硬实力,更是发达的体育产业链和对这个项目的生存发展能做出巨大贡献。“在这个蜕变过程中,国家队运动员身上有很大的责任。”施之皓一直强调运动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英语是他们非常重要的宣传和交流工具。施之皓还在国家队当主教练的时候,就鼓励队员们多和美国来的体能教练团队沟通,上任乒乓球学院院长后,送教入队、派老师跟队教英语更被他列入学院一项重要工作。“中国要帮乒乓球走到世界更多的地方,教练员和运动员出去后都不会讲话,这是非常不好的。我认为到了国外,尤其是乒乓球普及度还不够的国家,我们的运动员代表的就不是他们个人,甚至也不单单是中国,而是乒乓球这个项目。我们有这么多高水平的运动员、教练员,我们标榜乒乓球是一项提高智力的运动,所以我也呼吁大家能为了这项运动提高英语水平,增强沟通能力实质上是对乒乓球最好的推广方式。”
上任国际乒联副主席后,在巴黎世乒赛看球的施之皓被主席沙拉拉问到一个问题,“你当了国际乒联副主席之后,看比赛的时候是比以前更紧张了还是更放松了?”“这不能单纯拿紧张和放松衡量。”施之皓用英语回答说,“现在我扮演的角色不一样,所以看球的角度也变了。以前我只希望中国队能赢,现在我希望比赛能打得更精彩,更能体现乒乓球的魅力,让她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我担心的已经不只是谁输谁赢,更担心比赛太沉闷,让接触乒乓球不深的人觉得这是个很无聊的运动。”施之皓又笑着用中文和记者补充说,他当然希望中国运动员能赢,但还要赢得漂亮,这样才有意思。
院长与副主席的责任感 当院长先学开会 师生关系让我和队员更亲了
中国乒乓球学院在招生的第一年,是和运动训练系的学生一起上课,考试的时候,系别这一栏写的也是运动训练系。到施之皓上任以后,中国乒乓球学院的学生才迎来了自己的新课程安排,加上新入学的学生,他们在上海体院全体列队开会办活动的时候,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队伍。随着施之皓的任职,乒乓球学院还有很多工作走向正轨,其中在欧洲各国考察和设立分院,更是走出一条中国高校没有走过的路。
“乒乓球学院是个很特殊的地方,它得到了很好的政策支持,相应的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施之皓把中国乒乓球学院看做是辅助国家队做国际青少年交流、培养、推广的场所。“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能跟上国家队训练强度和难度的运动员毕竟有限,更多的渴望学习乒乓球的青少年需要有乒乓球学院这样的地方让他们来学习,我们这里有和他们水平相当的学生,在和学院有合作的小学里,也有我们乒乓球队的小队员,和前来训练的外国小朋友年龄也差不多,在球技切磋方面更适合他们。”
除了把喜欢乒乓球的国外青少年请到上海学习训练,中国乒乓球学院还想把分院办到世界各地去,招收当地的外国学生,这是国内到目前还没有高校能做到的。中国乒乓球学院当开路者的本钱就是中国乒乓球优秀的成绩,和热爱乒乓球的人对中国的向往。通过去欧洲考察,施之皓感受到欧洲有不少人对乒乓球很感兴趣,即使是几百年的名校,对乒乓球和学院还不太了解,听了介绍以后,也都对学校之间的合作动了心,这让施之皓对在国外开设分院更有了一分底气和期待。“设立分院不仅是推广乒乓球,更是推广中国的乒乓文化,进而在欧洲推进中国文化。”
如果说推广乒乓球是对外的责任,施之皓现在对学院的学生甚至他见过的更多其他学院的学生,也多了一分责任感。“我在学校看到国家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来进修,都会觉得特别亲切。姚彦在上海体院上学,丁宁也是中国乒乓球学院的一员,现在见到她们都觉得比以前在队里的时候更亲切,现在我们不光是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关系,也是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说不上哪种关系给我的感觉更好,但叠加在一起,就更亲了。”施之皓现在还和国家队的队员们都保持联系,虽然他很想和队员们聊聊家常,但话题总是不自觉地谈到乒乓球比赛和技术,施之皓无奈地说,这是改不掉的职业病。从院长的角度再看这些国家队队员,施之皓打心眼里认为运动员离不开文化教育,学校的教育和生活让运动员们在思想上更上一层楼,反过来促进他们对乒乓球的理解和在比赛中的心态把握。同时施之皓更认为,教育也离不开体育。
“我现在接触的学生多了,看到很多孩子学习很好,但是内心很脆弱。”身为院长的施之皓说,他一直认为孩子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身为父亲的施之皓说,他反对家长把自己的期待强加在孩子身上。“有人适合当博士,有人适合当运动员,不可能每个人都进重点中学,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当奥运冠军。人要有随缘的气量,才能做到身心健康。”说到这里,施之皓提起高校投毒和自杀的事件,他不把这些看做是压力所致。“做这些事情的孩子是因为他们身心不健康,但这些现象在体院发生的少一些,因为搞体育的人更阳光一些,而且内心也更强大。”
施之皓说,在体教结合中,让更多只知道读书学习的人感受体育的魅力,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能让人明白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什么是团队精神,懂得相互配合和沟通,体育是这方面最好的老师。在经济发达国家,大学生的体育都是很好的。”施之皓说,只有身心都健康的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珍贵,才不会做极端的事。“生活不是为了学习而活,也不是为了工作而活,是不断充实和锻炼自己,人都会碰到问题和挫折,这个时候练体育的人往往更能扛,心态调整得更快。所以体教结合是双方都被需要,不可分割的存在。”
施之皓经常说随缘,他觉得自己和乒乓球就很有缘分,工作和身份变了又变,但和乒乓球的缘分一直没减少。施之皓说,从国家队教练员的位置退休后,他真想开始享受退休生活,但由于和乒乓球的缘分没断,施之皓不但没开始享受生活,反而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全新的挑战。“本来以为不当教练以后,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老婆孩子在一起,现在发现比以前在一起的时间还少,最常见的行程是我要回北京开会时,会提前一天回到天津,看看她们,吃顿家常菜,第二天再到北京继续工作。”
临近中午,一直在睡觉的女儿施泽楠醒了,睁眼就找爸爸。妻子李楠说,女儿无论平时跟家人玩得多好,只要爸爸在家,就只粘着爸爸一个人。全家人围着施泽楠玩,小孩看到有记者在,还会秀出几个徒手打乒乓球的动作,施之皓笑着说:“看来我和乒乓球的缘分,还完不了。”
楚天运动频道装备您的运动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