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李晓霞、陈王己、郭焱等9名国乒运动员和教练,迎来中国乒乓球学院“冠军班”新生的入学仪式。三年前,中国乒乓球学院正式挂牌。如今,马琳和李晓霞等奥运冠军们,究竟能在这个年轻的学院里学点啥?
新生很期待
注视着胸前白底红字的校徽,李晓霞情不自禁地抚摸凸出的 “上海体育学院”六个字,这位2012年伦敦奥运会冠军将掀开人生崭新的一页。她说:“从小到大,我的生活几乎每天都在训练,文化教育的时间被挤占很多。我非常珍惜进入中乒院学习深造的宝贵机会,我要为国家的乒乓球事业、为自己的终身发展而不懈拼搏。”队友丁宁早先就来到上海体育学院读本科,她以“过来人”的身份介绍情况,还展示了一下学习成果,用英语说了两句:“我非常高兴回到这里,因为上海体院是我的母校。我的英语说得一般,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帮助我。”丁宁的勇气引来现场一片赞赏的掌声。马琳打球善于动脑子,球风不算华丽,但注重实效。对于自己来到中乒院的冠军班读本科,他非常爽快地表示:“当然能学到东西啊,这样的充电对我们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利。”
在中国乒乓球学院的课程表里,大一的科目跟运动训练系差不多,有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解剖学等,大二以后就有了更专业的乒乓球技术分析统计等。与工商管理之类的专业相比,中乒院的课程无疑更适合乒乓球选手,不仅让他们的专业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对他们退役后的职业转型也很有帮助。
中乒院豪华阵容
一幢雄伟的大楼已在校园内拔地而起,完成结构封顶。明年,这里将是中乒院专用的训练馆,用于学员们尤其是世界各国乒乓球选手的日常训练。学校东北侧的中乒院综合大楼即将破土动工,那里将承担学员上课、住宿、会议和展览等功能。
相比气派的新大楼,中乒院的 “豪华阵容”更让人期待。2010年,中乒院由国家体育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和上海体院承办,学院尝试以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推进“体教结合”。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和上海市教委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实行理事会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不仅着眼于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文化底蕴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还致力于在全球推广乒乓球文化。
人员配置方面,原国家女乒主教练、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施之皓担任中乒院的院长,原世界冠军张怡宁担任院长助理。据相关人士透露,各方对中乒院的发展高度重视,“中国乒乓球学院本身没有职级,但上海体育学院增添两个副局级的干部编制,分别是副院长施之皓和一名党委副书记,他们将专门负责中乒院的相关事务。”
施之皓眼光很长远
担任院长后,施之皓一直忙着两件大事:一,明年国际乒联博物馆将从瑞士洛桑正式迁址上海,其永久馆将伫立在黄浦江畔的世博园区。二,中乒院明年将在卢森堡建立第一个海外分院,把“乒乓球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据悉,许多欧盟组织及欧洲单项体育组织都在卢森堡设有分支机构,中乒院首个海外分院开在卢森堡,对乒乓球的推广大有助益。
为何要在海外建立中国乒乓球学院的分院?这要从中国乒乓球的第三次创业说起。“第一次创业”即中国乒乓球队为新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乒乓球逐渐成为中国的优势项目;“第二次创业”即2002年釜山亚运会和世乒赛失利后重整旗鼓,国乒不再单纯以竞技成绩为目标;“第三次创业”则更多着眼于乒乓球运动的全面发展及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第三次创业的一个“关键词”是“养狼”。一名圈内人士坦言,乒乓球在欧洲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但大家以娱乐为主,“不管是学院每年举办夏令营,教其他国家的青少年选手打球,还是开设海外分院,最终目的都是提高世界乒乓球运动的整体水平。
楚天运动频道装备您的运动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