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到世界冠军的欧洲人,都是天才!”在乒乓球项目上,这句话毫不夸张。
缺少了像中国队这样完善的人才培养流程,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和教练科研团队,能够拿到世界冠军,难度之大堪比登天。近二十年来,能做到这一点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老瓦、佩尔森、普里莫拉茨、盖亭……
目前仍活跃在世界乒坛的,仅余3个——波尔、奥恰洛夫以及有着“乒坛常青树”之称的萨姆索诺夫。与德国双雄相比,萨姆索诺夫更为不易,相对于职业化制度发达的德国,他的国家白俄罗斯对于乒乓球来讲接近于“盲区”,在这样一个没有高水平教练帮助、没有像样的队友陪练的环境下,他拿到了三次世界杯冠军。
萨姆索诺夫是唯一一个在小球时代、大球时代以及无机时代均拿到三大赛单打冠军的乒乓球员。
前半生的宿敌——老瓦
温文尔雅的气质,干净利落的球风,为萨姆索诺夫赢得了“乒坛绅士”的名声,但曾几何时,他和瓦尔德内尔、普里莫拉茨并称为“欧洲三虎”。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的最后几年,他给中国队乃至世界乒坛所造成的冲击,无愧于“猛虎”之称。
萨姆索诺夫成名于1995年天津世乒赛,他和普里莫拉茨搭档获得男双亚军,单打比赛虽然输给了刘国梁,但是他细腻的技术也给刘国梁造成了很大麻烦。刘国梁曾说过,早期最难打的外国选手是萨姆索诺夫,后期是老瓦。第二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他在与王涛的1/4决赛中一度0经2领先,场面上优势占尽,然而两次停电中断了比赛,也中断了萨姆索诺夫的节奏,遗憾地被后者上演了翻盘。
虽然两次在顶级比赛中被中国人终止了前进的步伐,但是对于萨姆索诺夫来说,他的真正苦主其实是瓦尔德内尔,在那个年代绝对处在乒坛最巅峰的“游击队长”。
1997年曼彻斯特世乒赛,老瓦创造了7个“3比0”的夺冠神话。但是在那届比赛中,萨姆索诺夫同样是一个传奇,因为他创造了一个在今天看来都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接连淘汰了4名中国选手,他们分别是马琳、王励勤、丁松以及孔令辉。要知道,虽然当时的马琳和王励勤略显稚嫩,但是丁松和孔令辉称得上是久经沙场了,尤其是孔令辉还是以卫冕冠军身份出战,萨姆索诺夫居然没有让他们拿到一局以上。然而,决赛中面对打疯了的老瓦,萨姆索诺夫确实没有太多办法,草草败北。
如果说曼彻斯特世乒赛输得无话可说,2000年悉尼奥运会则称得上悲壮了,萨姆索诺夫也不止一次表示,悉尼奥运会是他永远的痛。事实上,他当时确实具备了可以夺取奥运奖牌的所有本钱:首先是年龄,24岁正值黄金时期,身体、精神等各方面都在最佳的时候;其次是状态,那两年他的世界排名一直稳定在前两位;再就是签位,4强之前的对手,他在当时都有着非常高的胜率。天时地利人和,萨姆索诺夫也差一点做到了,然而就在4强的门槛上,老瓦又一次给了他一记痛击,萨姆索诺夫在2比0领先的情况下遭对手翻盘,就此退出了奖牌争夺。
当时普遍认为,比赛中缺乏狠劲是阻挡萨姆索诺夫夺得奥运会奖牌、世锦赛冠军的最大障碍。其实笔者倒不这么觉得,早期的萨姆索诺夫在大赛中的成绩是非常稳定的,曼彻斯特世乒赛和悉尼奥运会他发挥得有多差吗?未必,只是老瓦打得更好。换句话说,那种情况下,换任何一名选手,恐怕结果都会如此。
难以置信的“超长待机”
影响一名顶尖乒乓球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年龄、器材、技术革新……笔者眼里,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各种规则变动之后,依然能够保持高水准的运动员有两个,一个是马琳,一个是萨姆索诺夫。经历了小球时代、有机时代和无机时代,马琳一直都活跃在世界一线,直到最后退役,也仅是输给了时间,并没有输给规则。萨姆索诺夫同样如此,自1999年拿到第一个世界杯冠军后,他又在2001年和2009年再度捧杯,在三个不同时代均拿到世界单打冠军,乒坛只此一人。
相较于前两次,2009年世界杯尤为难得,33岁“高龄”的他战胜了两名中国选手——马龙、陈玘。男单半决赛,携击败了奥恰洛夫之勇,萨姆索诺夫在和马龙的比赛中发挥出了极高水准,整场比赛马龙都在占尽上风后被追平再被反超,最终萨姆索诺夫4比3晋级。决赛中,萨姆索诺夫又以4比1战胜陈玘,捧起世界杯。
萨姆索诺夫的“待机”并未就此终止。
2012年伦敦奥运会,他在第二轮险些掀翻张继科,炮制了中国男乒在男单比赛中的最大心跳;2013年世界杯,他在半决赛4比0横扫波尔再度闯入决赛,最终不敌许昕获得亚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已经40岁的他在1/4决赛凭借“绵里针”式的球风,将更年轻、打法更具威胁的奥恰洛夫淘汰出局,最终在铜牌争夺战中不敌与他打法类似,但比他年轻得多的水谷隼……
直至目前,在一味追求先进性进攻的乒坛,萨姆索诺夫的打法同样具备了极强的借鉴意义,启发了更丰富的思路:第一,打乒乓球时适时地借力和合力,远比一味地发力重要;第二,连续进攻无需过分追求力量大、旋转强,成功率和落点牵制才是王道;第三,重与快固然好,但是轻与慢只要运用得当,无论是进攻端还是防守端,同样可以成为得分利器。
(乒乓世界)
楚天运动频道装备您的运动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