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决定命运-分享天王费德勒的网球哲学

来源:网球天地 编辑:物思羽lucky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31日 点击数:

  2009年6月,温布尔顿。在费德勒拿下创造历史的第15座大满贯前夕,笔者有幸与他进行了一次一对一的采访交流,当时我让费德勒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性格,他说:乐观、快乐、自律。

 

  之后那个伦敦的阳光灿烂的周日,费德勒捧起了温网金杯,并且超越桑普拉斯,成为大满贯历史第一人。那时,他28岁。七个月后,明媚的墨尔本,费德勒的第16座大满贯如期而至,不曾纠结的完美。

 

  2011赛季必将被打上“乔科维奇”的烙印,是费德勒扮演了终结者的角色,又是他在年终的一拨16连胜,巴塞尔、巴黎、伦敦连续夺冠之后让2011“乔科年”回归了网球原始的状态。

 

  虽然用“老”这样的词汇不免让人有些沮丧,但用老而弥坚来形容费德勒最是恰当。老而弥坚,和与生俱来的天赋有关,和以逸待劳的网球技术风格有关,这些都是“硬件”。老而弥坚,还和性格有关,这是“软件”。“快乐、乐观、自律”,这三个词出自费德勒自己之口,在笔者看来却筑建了“老而弥坚”的强固后盾。

 

  乐观

 

  最大限度地体现在费德勒身上,功力无限放大,让人感觉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人性品质。在2009年之前,有多少人还用理性坚信着费德勒能够夺得未曾染指的法网?费德勒相信。

 

  他这么说:“纳达尔很强大,但他也会有失手的时候,他不可能永远都横在我面前;当他缺席的时候,我仍然会在那里坚守阵地,那时就是我的机会。”他的信念让他走在悬崖边上的一记正手稳稳地落在线上,他做到了。成就与否,有时候仅在一念之间,仅在于你的念想有多大有多坚定。

 

  2010年温网,8年来费德勒第一次没能在这里走到四强,连续23次大满贯四强的骇人记录就此终结。很多人在遗憾,费德勒却说,“我还有八强的记录在延续⋯⋯”2008年温网的失利或许是费德勒职业生涯中最惨痛也是最悲壮的失利,当时他黯然神伤的表情仍然历历在目。

 

  事后,费德勒说,“当时的确很受伤,很失望,但现在我觉得自己能成为一场伟大比赛的当事人,我很骄傲;虽然我输球了,但我为网球运动的伟大而自豪”。很多时候,换个角度想问题,真的会豁然开朗。

 

  刚过去的年终总决赛赛后,摄像机一路跟着费德勒拍下他接受采访的所有流程。费德勒刚刚经历了本赛季最后一场重要比赛,进程跌宕起伏。赛后,迈着轻盈的步伐,带着一脸的微笑,他和每一个采访他的记者打着招呼,彬彬有礼,平易近人。

 

  “今天的采访很容易,因为赢球了嘛……但很多时候并不那么容易,我要面对很多质疑。”费德勒说。经过三种语言的轮番轰炸,终于接近尾声:“如果你不会说那么多语言,生活是不是会简单很多?”随行的记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我其实会六种语言,保密哦,这样我就不用重复同样的话六次了……”费德勒开起了玩笑,“其实被问到什么样的问题并没有关系,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更加了解自己,比如自己的幽默感等等,多少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费德勒总能在看似悲观的状态或事物中找寻到积极的东西,而且内心真正相信即使最黑暗的日子里也一定会有曙光。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心理支持。精神力量无形无影无声无息,但如果你小看它,你就大错特错了。

 

  快乐

 

  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处于费德勒的地位,名与利所带来的快乐感应该相当有限。而费德勒是个快乐的人。观察过多次费德勒的训练课,即使是每一天上班似的例行公事,他的训练场上永远充满笑声,这与纳达尔的严肃形成鲜明的对比。

 

  10年的岁月,从一个扎着小辫的愣头青到如今和乔丹、老虎、舒马赫齐名的世界顶级大腕,费德勒活在了几个不同的世界。但无论周围的世界如何变化,费德勒最好的朋友还是他的那群瑞士发小,他身边的女人还是十年前的那一个,他还是那个只要拿着网球拍健康地站在球场上就觉着幸福的网球人。

 

  很多次,费德勒提到自己是一个居家男人,他总是异常满足于在家里吃着米尔卡做的饭菜,然后和两个娃娃嬉戏。美网之后,费德勒一家到马尔代夫休假,期间被游客拍到他拿着画笔亲手教女儿画画的温馨场景。

 

  费德勒透露,巴黎大师赛决赛前晚,他在半夜4点被女儿吵醒,然后米尔卡说,让她睡在我们中间吧,“我说好。我可不想在半夜4点和她争论什么⋯⋯”语气中带着调皮的小情调。

 

  在一个充满诱惑和陷阱的复杂世界里长久地维持这份简单的快乐,让费德勒的网球世界无比纯净。所以,当拿起网球拍时,他舞动出的一道道弧线会如此纯粹又充满想象力;在他创造的空间里,黄色小球会奔腾出令人惊叹的火花。

 

  自律

 

  通常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拥有的品质,这很容易理解。费德勒的自律,问一问他在上海大师赛期间的司机就知道了——平时不泡吧,不晚归,以至于蹲点的球迷会互相交流信息:没比赛时,如要趁他出去吃饭时截人就在8点半,要趁他回酒店时截人那就11点,前后误差不会超过半小时。费德勒的自律无形中竟然为追逐他的球迷提供了方便,这算不算是一段佳话呢。

 

  还有一项构成费德勒老而弥坚体系的“软件”,时时刻刻展现在他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中,就像纽带一样连起了整个体系中的每一个部件,独步天下无与伦比无坚不摧的——爱。

 

  爱什么?爱胜利,爱奖杯,爱荣誉——这些人人都爱。但有多少打网球的人像费德勒一样爱着网球运动本身?“我比任何人更爱这项运动。”费德勒如是说。你信么?

 

  近期男子网球协会就两项议题正在进行讨论,一是该不该将积分系统的一年制改为两年制,二是大师杯决赛该不该采用五盘三胜制。对于第一项,费德勒给出的意见是,不该。他的逻辑是这样的,“对我们高排位的球员来说计算两年的积分当然有利,因为稳定性比较好,出意外状况的影响比较小,但这样就让那些低排位的球员取得突破的可能性更小,不利于这项运动的整体发展。”

 

  对于第二项,费德勒给出的意见是,该。他的逻辑是这样的,“整个赛季最后一场重要比赛应该采用五盘三胜制,这样会感觉赛季更加完整,也会让观众更有享受网球比赛的满足感。”“我记得当年在上海,我们一圈人围着桌子讨论这个话题,没有人同意五盘三胜,因为对球员们来说太辛苦,只有我一个投赞成票。后来我就说,好吧,我不在乎⋯⋯其实我在乎的。”

 

  听闻了以上两个事实,你是不是对他“比任何人更爱这项运动”深信不疑?在有关网球的宏观问题上,费德勒的出发点从来都不是自己,他考虑的是如何让这项运动更加受益,更加得到大家的喜爱,更加蓬勃地向前发展。

 

  “说到底,相比于网球运动本身,我们都是渺小的。我的前辈走了,有我;我走了,还会有别人。无论我现在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我终究只是一颗流星,只有网球是永恒的,个人永远都不会超越这项运动本身。”这是费德勒的哲学,关于网球的爱的哲学。

 

  黄金十年不可复制,但可幸费德勒还老而弥坚着。不敢奢望下一个十年,只愿美好的东西继续美好,长长久久。


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打印】 【返回】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