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丹宁述评:客观说来,羽毛球大概是目前国内自发参与人数增长速度最快的一项运动,不夸张地说,羽毛球运动的群众参与程度甚至已经胜过了昔日的“国球”乒乓球。但这么多人喜欢羽毛球是否就意味着职业联赛的前景必定一片大好?
群众基础和职业联赛的商业基础未必能画上等号,否则印尼也应该有世界一流的羽毛球联赛。我国乒乓球的战绩不够辉煌吗?群众基础不够好吗?但草创之际也曾雄心勃勃的乒超联赛为什么如今的经营会如此糟糕,很多球队直如丧家之犬,以至于很多球迷都搞不清这一轮所谓的“主场”在哪个城市。
“最精彩、最多观众、最高水平、最挣钱”,目前看来,如此众多的“世界之最”当中只有“最高水平”还比较靠谱。看看目前世界羽联各单项的世界排名,看看雅典、北京奥运会和近几届世锦赛的各项冠军归属,这一点确实没有任何理由去怀疑。但其他“之最”呢?
最精彩?组织者口中的这个精彩,想必不仅仅是说林丹、鲍春来在场上的终极对抗抑或是蔡傅兄弟阋墙。这个精彩应该更多的是指联赛的包装、运营,可是,组织者信心从何而来?
最多观众?中国的绝对人口多,羽毛球人口多,这是基本事实,但这和最多观众也不能直接划等号,否则又怎么解释乒超联赛很多场次比赛中看台上的门可罗雀?
至于最挣钱,那肯定是一个最难实现的目标。这对羽毛球职业联赛的组织者的组织能力、商业运作水平,都是巨大的考验,要知道,目前国内职业化程度最好的篮球和足球,都面临着一堆让决策层挠头不已的问题。
更何况,现在先别说挣钱了,江苏、湖南和广东这样一些历史悠久、基础雄厚、战绩优异的省份,据称组队参加联赛尚且有困难,遑论其他省份。要说区域经济,江苏、广东怎么也该“不差钱”吧。只可惜, 如今早已不是当年的计划经济时代,体育局长或者中心主任一声令下赞助就自动奉上。也没有几个“许家印”痴迷羽毛球,能够像恒大集团搞女排那样,烧起钱来眼都不眨。联赛的商业基础、商业前景如何,赞助商心里自有一杆秤,注册、组队都出现困难,大概就是赞助商在用脚投票吧。
即使具备了商业上成功的全部基本要素,羽球联赛的组织者还得自我审视一下,“我的能力、理念能够胜任打造这么多‘世界之最’的使命吗?”现代足球诞生100多年来,英国人踢球的方式有什么质的改变吗?但是从昔日的英甲到后来的英超,为什么渐渐风生水起?商业上走向巨大成功,昔日的英国足总首席执行官克罗泽绝对功不可没,我们的羽毛球联赛有这样的职业经理人,有这样的商业奇才吗?
说是“职业”,但要想真正逐步抹去身上的专业色彩只怕非一日之功,不是挂上了一个“职业联赛”的名头就管用的。据说12月份要开打的排名赛连赛程、赛制、赛地都没有公布,从球迷到球员、教练都一头雾水。别说英超意甲了,就连在外人眼中只是半职业化联赛的中超,也不会出现赛程、赛地都迟迟定不下来的情况吧?
“世界之最”的缔造,需要多方面要素同时具备,而不能光靠拍脑袋。会拿冠军不见得会搞市场,哪怕你有100个世界冠军,在市场面前该交的学费只怕还是一分也少不了。如果光靠拍脑袋,那么乒超联赛又有什么不成功的理由,为什么到头来只剩下了一个“最高水平”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