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这三组动作当中,林丹先是利用正手后场抽杀直线球,过渡性击球,寻找机会。而陶菲克则是利用陶菲克反抽对角线球,取得防守反攻。
图1
图1:由于被动防守中,陶菲克将球沿边线推挑至林丹左后场,增加了林丹的击球难度。因此,林丹只能过渡性地将球从正手底线抽杀过去,其目的是不让陶菲克有反攻的机会,显示出双方进攻转防守、防守转进攻的微妙对峙局面。从画面上看,场上击球位置及对抗形势势均力敌。
图2
图2:由于林丹采用过渡性抽杀球回击,:因此,回球弧线较平,使陶菲克有机会抓高点将球再次反抽至林丹的对角线反拍位置,并准备随球跟进向前场取位。此时,林丹也以较快速度起动,左腿发力蹬转带动身体,抢在身体前方,反拍引拍准备击球。
图3
图3:林丹选择将球以一定的高度击出,需越过正在场地中心位置并准备充分的陶菲克,使陶菲克不至于从中场拦截。如果此时林丹以较平弧线球回击,则意味着将球送给陶菲克,使他不需要任何移动,就可将送至手上的球拦截封杀。此时,林丹的回球略出乎陶的意料,陶菲克通过收缩双腿站位、蹬地发力向后场正手位置起动。此时,他身体重心较高,准备移动起跳击球,采取主动。
楚天运动频道装备您的运动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