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女人,在茫茫人海中,你可能第一眼认不出她来。如果有缘遇见她,你会觉得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可以和她闲话家长,喜欢上这个笑容明媚、举止温柔的女人。然而某一天,当你在看见她拿着羽毛球拍的时候,一定会禁不住瞪大眼睛,轻呼一声:啊,原来是她?没错,她就是肖杰。
“肖老师好。”
她刚一进门,羽毛球场地里的学生们就主动打起了招呼,其中几个热情的孩子还围拢到她身边。她笑着,一边脱下外套一边耐心地回答起他们的问题。这个早晨很冷,初升的太阳并没能完全温暖显得有点空旷的体育馆。她看了看时间,召集所有的学生进行热身,这堂课就这么正式开始了。虽然有助教可以帮助她进行这些基础性练习,然而看着做着各种活动的孩子们,她静静站在一旁,目光始终不曾离开过。
1987年,16岁就入选国家队的肖杰结束了自己的运动员生涯。在退役前的这段时间里,她曾经获得荷兰、比利时公开赛女单冠军、两次印尼公开赛女单第三名。也许对比上世纪80年代国家队里的其他明星选手,这些成绩算不上多么辉煌。对此她笑言:“我没什么故事,一个老师而已,走到大街上也没人认识我,写我干什么啊”。
然而,我们真正所熟识的肖杰的故事,正是从那一年开始才渐渐铺开。从1987年至今,每一次选择都是未来方向的指示标,每一段不同的经历都可以登上全新的舞台,褪下运动员身份的她因此而迎接全新的人生,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退役之后,肖杰来到首都体育学院攻读体育教育学,她决心在大学里把以前当运动员时没能好好学习的遗憾弥补回来。从那时起,肖杰就和首都体育学院结了缘,打从本科毕业一直到现在,她一直在这所学校里任教。有没有想过换个地方呢?“没有,我从毕业一直就在首体,习惯了,没有想过要到其他什么地方。”
在这所学校里,肖杰展开了繁杂的羽毛球理论研究工作,期间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学打羽毛球》受到了全国各地业余球友的好评。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肖杰这个名字,国内和海外都发来教学邀请函。正当肖杰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个崭新的机会出现在她的眼前。
“应该是1999年吧,”她沉浸在回忆之中,“正好美国马里兰大学邀请我去开一门羽毛球的课程,当时,首先是想再充实一下自己,其次也想看看美国这么一个体育发达的国家有什么特别之处,就这样边教学边攻读学位。”
“好好回忆上堂课的内容,想该怎么做才是对的。”她在球场上来回走动,耐心纠正学生们击球动作的偏差,甚至不会漏过谁握拍姿势的错误。“我看了她的羽毛球教学光盘,就决心一定要考她的研究生。肖老师真的是好老师,教我们动作每次都特别耐心细致。”现在说话的学生余乐是她2009年新进的湖南籍研究生,当被问起自己的老师时满心的崇拜都写在了脸上:“特别喜欢她,教的非常好,讲解什么都很清楚,”他微妙地一顿,狡黠地眨了眨眼:“而且人也温柔呀,很有女人味,哈哈。”
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采访中曾经谈到,自己一直喜欢打羽毛球, “我水平很差,但我的教练水平很高。”李肇星的教练正是肖杰,他说在美工作期间,肖杰曾教他打过羽毛球,“我们联袂打混双,在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俱乐部屡战屡胜,出尽风头。”
在美国马里兰大学里度过的日子,对肖杰而言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攻读美国教育学硕士学位期间,由于一开始对环境不太适应,再加上所学科目的晦涩难懂,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太难了,那个时候真的几乎想放弃,现在再回头看,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谈及攻读学位间的艰辛,她不好意思地微微摇着头。“但是幸好熬下来了,困难很大,收获也很多。”
“我觉得在那里教球是非常宝贵的一种经验,因为东西方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羽毛球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肖老师一边看着正在场上挥拍跑动的学生,一边这么说,“很多美国人的运动基础很好,但是他们打球只是为了健身,所以怎么打的都有。看见我这个中国人教的东西,他们才第一次明白原来羽毛球是可以这么打的。”她笑起来,“刚开始教的时候一点可借鉴的经验都没有,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但后来等他们一开窍,教起来就容易多了。”
2005年,回国后的肖杰又参与了国际羽联在广州世界羽毛球培训中心主教练的工作。面对来自近40个不同国家的40多名选手,她用严格的管理、科学的方法、规范的动作、细致的讲解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和各国朋友道别的时候,来自牙买加的26岁男选手还特意写信给她:“肖老师,谢谢你让我懂得羽毛球。”短短一句话里承载了太多感激之情。一项运动可能会因为几个明星而知名,但往往却是由更多像肖杰一样的“普通人”而被发扬,传播到全世界去。
她击球的动作依然稳健有力,岁月的蹉跎并没能抹消这项运动所赐予她的魔力。场上的肖杰依然动如脱兔,精准地接下每一个落点的球。10多分钟后,球网对面轮番接球的三个大小伙子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而她的身影依然矫健如初。“不行了,比起当初还是差远了。”她微微摇头,高举起双手示意大家集合,耐心地在网前讲解起分解技术要领来。
“可能是以前教学的经历影响了我,我教球时首先要强调的一个概念就是理念为先。”谈到业余圈以及教球这个问题,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举起球拍示范着:“比如我要他做一个动作时要大臂发力,然后学的人就连着跟做十好几次,看起来是学会了,其实对于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他还是一知半解。这样只是瞎打,不知道技术要领在哪儿,也没有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在我看来,学球不仅要学技术,更要学理念。如果懂得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动作,对球技的提高来说就是事半功倍的。”
肖杰最后说,针对当前国内大众羽毛球运动现状,为提高指导者的职业素质,她正在编写一部行业规范。“这是个大工程,我正在做,但是挺难的。以后要是这个规范出台,大众羽毛球运动指导者必须持证上岗,这样无论对羽毛球运动的普及与推广,还是对促进和提高业余羽毛球运动教学指导水平都是一件好事。”
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送走了三三两两离去的本科生,她在场边坐下来,又把自己的一拨研究生召集到身边,开始细细地讲起实习与论文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和他们坐在一起,不会感到这是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却仿佛是一个值得尊敬的长辈在给晚辈们传达道理,大家的笑声一直环绕在又变得空荡荡的体育馆里。
没有羽毛球的肖杰,就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温文尔雅、笑容明媚,有点“家庭主妇”的感觉。可是羽毛球运动中的肖杰,她就是一个精灵一个天使,如果你有空看到她的教学,读读她的理论,你会觉得她是一个不平凡的“普通人”,而你,也会一步一步向这个方向靠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