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消息,《羽毛球》杂志9月刊中,编辑天堂有羽发表了一篇控制拍框变形,优化甜区的“一箭双雕的RD穿线法”。
我曾在《羽毛球》杂志2011年4月刊发表过《SO(甜区优化)穿线法》(后简称SO法)。当时从穿软框圆头拍的特殊操作中得到启示,通过改变穿线的先后次序与增减磅数的方法,提出先从甜区位置开始穿
线,优化甜区,视夹拍情况增减磅数来控制球拍形变,最终形成了SO理论。
后来一年多,我一直把SO法当成自己默认的穿线法并推荐给身边的人。直到有一天,一位读者发来邮件提出一个问题: “竖线从中间往拍框两边双向分拉(后简称双拉)的做法那么重要,为什么横线不能也
一样双拉?”
竖线必须双拉是因为拍框左右是对称的,双拉可以保证左右两区的性能实现对等。而拍框上下却并非严格对称,上半区的性能对击球来说,影响略高于下半区。换句话说,双拉与否要看对称性,无对称不双拉。
但后来总觉得,解读“双拉”的重要性,只停留在对称的几何外观上是不够的。因为双拉除了实现对称平衡外,另一个重要的优点是“应力分散”。这就好比提水,两手各提10斤水,比单手提20斤,要来得轻松。这一点更实际,单拉会让应力单向堆积,冲破球拍最高承受范围的概率会变高;而双拉让应力往两边平均分散,穿线过程中球拍会更加安全。这有点像一次吃两碗饭,容易有撑的感觉,但如果分开时间各吃一碗,你能享受更多。
可惜,一直以来,穿线的理解有片面化倾向,表现在以下两点:
1、单向的穿线次序:人们认为竖线必须双拉,而横线就没那么讲究了。横线穿线次序只研究从上往下(top down)还是从下往上(bottom up)。
2、单一的增减方案:如从上到下穿线,很多人只有一个做法:“横线第3条加一磅,第4条再加一磅,到倒数第4条减一磅穿完”。
2010年4月刊中,我曾经写过《激辩:穿线,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好?》的专题文章。现在回想起来,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都是在单拉的范围里讨论,其实这仅是一个穿线习惯的问题,并没有明显的好
与坏:从我个人的经历看,从上到下穿,穿断过球拍;“一朝被蛇咬”后,换成从下到上穿,仍然穿断过球拍。这下“十年怕井绳”了,看到球拍旧一点都担心不已。
后来我想起了woven与红衣主教的做法。多年前,我的前辈之一、济南的woven先生跟我提起过,横线双拉是有效控制球拍穿线形变的一个做法,可惜后来没有看到他更进一步的理论补充。在我开始思考横线是至也要双拉时,才联想到他以前的这个尝试。青岛网友“红衣主教”也曾经说过,自己的“看家本领”就是可以把已经开裂的球拍当完好的球拍一样穿28磅线,又绝对安全。种种信息表明,穿线过程中的形变控制是有办法的,横线双拉实现的应力“双向分散化”与“甜区集中化”也许就是一直没人开发的优点。
结合类似张人穿线与So法穿线实现小范围双拉的思路,跳出单拉的思维局限,用双拉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会产生质的飞跃。于是我便自己亲手操作了一段时间的横线双拉,慢慢体会到了这种穿线法更多的好处,并逐渐克服了其相对于单向顺拉(后简称单拉)操作繁琐的缺点,形成了本文要探讨的“RD穿线法”(后简称RD法)。RD为Radiation的缩略写法,意为辐射。
我个人认为,RD法能同时做到更有效地控制变形与甜区优化。从实践中看,从使用RD法到现在,在我的穿线量比以前高的情况下,断拍量却降到了零。欣喜之余,不敢独享,利用专题版块,来做探讨与进一步完善。
弄清楚想要达到的效果后,我们开始进入RD法的实际操作的正题。我会通过图片来展示一下RD穿线法的关键环节,与传统的四结双拉法一模一样的内容就不再重复。但如标准的穿线起始方法,使用线夹的小窍门等常识,这些知识比RD法更为基础,同时要求重复使用。相信这些内容对一些进阶的穿线师来说也会有益。
一、穿线开始时,特别对竖线横线都要从中间开始的RD法,起始钳是重要的工具。然而起始钳的用途不仅仅在于实现标准逐条穿线,还可以节省穿线时间与读取掉磅幅度。
我曾经就穿线的起始方式做过一个小范围的调查,结果在有效投票中,一半人有使用起始钳的习惯,这是一个好现象。对于双拉的穿线法,起始钳可以实现标准、快捷地逐条穿线。相比之下,在双拉穿线时,使用其他工具如要达到标准的逐条穿线,则需要多次重复收紧,比较浪费时间。另一个微妙的好处是,可以从起始钳的细微位移中读取整体穿线的掉磅幅度,以参考是否需要采取补磅措施。
1、对于不熟悉使用起始钳的朋友,建议刚开始的时候做下中心点标记,以免穿线的过程中拉偏,出现一边线太长,另一边线太短不够打结的情况。
只要这个标记的中心点不离开得太远,就不用担心线左右长短不一的情况。熟悉了之后,就可以不再浪费时间在这些辅助的处理上。
2、下钳后,标记的中心区域要记得回到原来的位置。
3、接下来就可以穿第一条竖线,示范磅数为24磅。
使用起始钳小TIPS
穿线的原则之一是:“金属工具不能与碳素主体直接接触”。碳素球拍是主人,金属工具是仆人,仆人以服务主人为原则,不能影响主人。所以使用起始钳,还要搭配一块牛皮,做隔开钳子与球拍之用。
牛皮可以防止起始钳与球拍“打架”,比如下图这种情况。如果不小心碰到起始钳,线的拉力会让起始钳往球拍的方向击打拍框,严重时会在拍框上面留下“伤痕”,此时有牛皮的话,则可避免。就算没有遇到这种意外,牛皮也可以保护球拍的漆层,避免高磅的情况下,漆层受到的压强太大而产生变形。牛皮因为耐用、厚度与弹性适中,成为做隔绝物的最佳材料。如果找不到牛皮,其他材料也可替代,如剪一段好一点、厚一点的手胶材料,哪怕仅一块硬纸板也可以,只是这些都没有牛皮好用与耐用。
牛皮的特写:
1)来自皮夹的边角料。牛皮来源非常丰富,稍微动下脑筋就能弄到。
2)来自皮腰带。从中间剪开后,分成两个使用,上面已经留下起始钳的印记。
3)牛皮的一边剪个口子,既能嵌住拍线,又能让拍线通过。
4、穿第二条竖线。
5、“三线移钳”:依次穿完第三条竖线后,准备移除起始钳。
移除起始钳的三个标准步骤:
注意步骤①拉起始钳的延长线后,钳子会有一个细微的位移过程,如下图:
这个位移值的大与小,表现了穿线过程中整体磅数流失的情况。这是由线本身弹性疲劳与线夹固线回弹等综合因素造成的掉磅现象,不可忽视。上图所示的情况为正常范围,如果产生了大于lcm左右的位移(不包括牛皮的厚度),就需要回查:1)线夹是不是没夹紧线?2)是不是选择了特级细拍线,同时穿了明显高于推荐值的磅数?3)起始钳是不是咬合力不够?
6、“左三右三”:移除起始钳后,开始穿右边的三条竖线。
7、其他步骤与传统的穿线法相同,略过不述。
楚天运动频道装备您的运动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