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弓剑Z快四个月了,一直就是我的主战拍。最开始感觉又重又硬,到现在也是这样应为,但当初是比弓剑10感觉更甚。而现在拍子已经有足够磨合,一定程度上软化的关系,相对于弓剑10,已经稍软。大概我手上的弓剑10属于G4手柄,而弓剑Z是G5手柄的关系,所以两者挥拍质量相当,很难分辨谁更重一点。
十分庆幸,我买的TW版成为了全中羽乃至全中国第一把塌陷的弓剑Z。塌陷情况可以看我以前相关的帖子。现在塌陷已经蔓延得非常厉害,接近一半的线孔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这个情况在我过去使用的拍子当中没有遇到过,也很难确定是个别现象还是现在的产品相对于过去产品更容易出现塌陷。只是过多的塌陷必定造成球拍提前退休,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力,在爱将即将离逝之时,何妨立个小传,以作留念。
弓剑Z上市时间为2009年9月19日,而我的TW版是9月26号送到。初观察的感觉,这拍子象儿童拍;难怪,拍面足足比一般ISO方头拍框窄了一圈。按照儿童用品一般会比成人使用的同类产品小一点的习惯,认为象是儿童拍也有其理由。最初把玩的感觉是这拍子配色其实很好看,不像之前网上流传的实物图片那样配色不协调。其实,只要你拿着实物在手中细心观赏,这拍子的色调配搭和质感还是很让人惊喜的。
弓剑Z上市之初,YY官网的宣传页面就一味儿地强调杀球速度,一切的功能说明都为速度铺垫,还邀请一些选手参与测试。无论414KM/H还是421KM/H,始终以速度为标榜,并没有提及其他战术运用方面有什么特点。让人们一听到使用弓剑Z,都会想到杀球、杀球、还是杀球。这样的宣传虽然效果很好,但弓剑Z的其它优点却从来没有人关心过,缺点更是不会在官方的宣传网页里可以看见,孰优孰劣,难以评说。
初次使用:
一开始使用弓剑Z,我也是冲着杀球速度来看待。到底在我这个业余级别手上,杀球能够有多少提升?十分期待。球拍送抵那天,急不及待地上好线,65线张人26/28磅。一发球,发现弹性十分好,比弓剑10有过而无不及。对方回球,起跳便来暴杀一下,十分失望,杀不出个人应有的速度,而且启动的时候明显比弓剑10来得慢,一直去到中段提速才比较理想。风阻是小了,可能不习惯的关系,并没有在最佳速度点击中球,而且收拍的时候惯性也十分明显,不容易刹住。平高球变得慢了不少,击球时滞感觉在弓剑9与弓剑10之间。当快速对拉的时候,会因为没有习惯下来而减少击中甜区的机会,甚至中框。看来要轻松驾驽弓剑Z,短时间内不是那么容易
总体印象:
如此如此也使用了一个多月,一直不肯放弃弓剑Z。虽然之前驾驽起来还不是十分吃力,但人与球拍还不能合成一个整体,这是相当失望的事情。使用接近两个月的时候,情况才有明显改观;这个时候,杀球明显比弓剑10快上许多,尤其当使用完弓剑10马上换上弓剑Z的时候,真个欲杀不停的豪情壮志。这个时候,控球比过去更加如鱼得水,网前小球已经可以适应弓剑Z稍差的抗扭性,变成个人手法的柔韧性,很贴网。尤其假动作,拍面小原来是一个优点,用手指转动手柄十分轻松;当站在左方准备把球轻挑到网前,此时对手已经洞悉你的动作并准备好的时候;突然一转腕把球勾到右方网前;对手无助的眼神,只能莞尔置之。只是平抽快挡还是很难提升速度,尤其面对使用9900的对手,弓剑Z总是缺乏启动的即时性,精准性;头重的关系更加影响到反复挥拍的灵活性。而迅速改变出球路线是个不错的选择。后场高远球一直就是头重类球拍的优势,弓剑Z这里体现得很好,挥拍瞬间,明显感到中杆有所变形,利用这个预先储存的力量,单用手腕击出后场高远球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使用球拍:弓剑Z 3UG5
球线型号:BG65大盘
拉线磅数:YY四结 25/27磅
手胶设置:去柄皮,杜力臣93手胶
最后平衡点:31.8CM
65线是YY专业线里弹性最差、最耐用、价格最低但实际性能比较理想的球线。65线最大优点就是在高磅数下仍然能够保持本身的弹性,控球感觉比较平实,不会因为弹性太大或者拍面太滑而对手感有所影响。由于线径比较粗,自重比较大,一般球拍使用后平衡点后移比较严重,所造成头重现象效果明显。对有一定力量基础的球友来说不难应付,但对于初接触羽球,发力不正确且相关肌肉群锻炼不足的情况下;会有使不出力的感觉。但众多国际选手的选择又让我们对其可靠性毋庸置疑。到底65线配合弓剑Z是什么效果?弹性最好的球拍遇上弹性最差的球线,会否对性能有负面影响?其实,弓剑Z过分的弹性配合上65线,往往会对击球稳定性有所增加。大家可能已经发现,弓剑Z在杀球瞬间,假如不是完全击中甜区,而是稍微偏左或是偏右,会明显感到球拍出现了偏转情况。虽然任何拍子都会出现偏转,而且YY高端拍抗偏转性能都相当好,但使用弓剑10以后,尤其使用过9900,弓剑Z的偏转确实大了一点。而且这个偏转还建立在窄型小方头拍框的基础上,不能不让人感到失望。弓剑Z使用YY家族最小直径的中杆,达到6.9MM,罪魁祸首估计就是在这里。凡事有得有失,虽然弓剑Z的偏转有所增大,但实际上已经做得很好了。当配合65线以后,平实的弹性对弓剑Z有点过分的弹性确实有了不错的修正,尤其网前小球、后场拉吊等手段,对精度提高不少。65线自重比较大的关系,当反手杀球的时候,启动会比较困难,也比较难杀出速度理想的球,但65线相对柔软的击球感又让我们杀球的同时不太容易错失最佳杀球时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