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技战:正手击球

编辑:楚天运动频道 发布时间:2013-06-01 点击数: 874 微信搜索:楚天运动频道小程序,买羽毛球更优惠
  一、正手击球的基本组成
   正手击球技术由准备姿势、转体引拍、挥拍击球和随挥4个基本环节组成。
  (一)准备姿势 
  面对球网,双脚向前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身体略向前倾,重心落在双脚的前脚掌上,右手握拍,左手轻托拍颈,双肘微屈,球拍舒适地放在身前,拍头稍高于拍柄并指向前方,两眼注视对方来球,作好击球准备。初学者要注意左手的作用,左手要扶住拍颈或用双手握拍法握拍,这样既可减轻右手的负担,还可以帮助右手快速变换握拍方法及做出向后转体引拍动作。
  (二)转体引拍 
  当判断来球需用正手回击时,转肩转髋带动右手向后摆动引拍,此时,双脚可采用 “关闭式”、“开放式”或“半开放式”步法。引拍时肘部弯曲、自然下垂,拍头一般应高于持拍手,手腕放松,左手伸向前方,保持身体平衡。后摆引拍时身体重心移向右脚。引拍结束时,球拍对着后面的挡网。初学者特别要注意做转体转肩的动作,保证引拍充分,避免只用手臂去打球。
  (三)挥拍击球
       向前挥拍击球时,应蹬地发力并向左转动身体,以左侧身体为轴,持拍手大臂带动小臂,沿着来球的轨迹迎前挥击。在击球时,手腕应固定,拍面垂直于地面。击球点一般在身体的右前方,与腰齐高或稍高于腰,击球高度可通过屈膝,调整身体重心高度来调节。大部分挥拍是自下而上的挥动,从而使球稍带上旋。初学者应注意,挥拍击球时眼睛要牢牢盯住球,直至球拍将其击中,否则,往往会导致无法用球拍中央的“甜点”部分击球,而将球打在球拍的边框上,严重影响击球的效果。对于初学者而言,能控制拍面,使拍面能对着击球方向最为重要,因为触球瞬间拍面所对的方向也就是球的飞行方向。图1显示三种拍面所对的不同方向。
  (四)随挥
  球触拍后,使拍面平行于网的时间尽量长些,挥拍沿着球飞行的方向前送,重心前移落在左脚,身体也随着转向球网,挥拍动作在左肩上方结束,肘关节向前。随挥结束,立即恢复准备姿势,准备下一次击球。初学者应注意,随挥动作是击球动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能使击球动作变得流畅、协调和舒展,更能保证击球的力量和控制球的飞行弧线和落点。
 
  二、几种不同的正手击球方法
  网球正手击球从球的旋转性能分类,有上旋球、下旋球、平击球、侧旋球等不同旋转的打法。网球来球的方向、力量、旋转速度与方向,击球时的挥拍路线,触球时的拍面角度等因素影响着击球后球的旋转方向和飞行轨迹。不同的击球方法会导致不同的飞行轨迹和反弹效果。自如运用各种击球方法,可以根据场上情况,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一)正手上旋球
  1、技术特点
  上旋球的飞行路线呈向上弧线而后迅速下降,落地后反弹很高很远。上旋球的形成是由于球拍向上摩擦整个球体,使球产生上旋。由于球旋转速度快,球运行的弧线轨迹明显,俗称“弯月球”。这种打法是在击球时,加大向上提拉挥动的幅度,使球产生较为急剧的上旋。上旋球的特点是飞行幅度高,下降快,落地弹起的反射角度较小,前冲力较大。打上旋球最大的好处是便于加力控制,是正手击球中既能发力,又能减少失误的击球方法,因此,正手上旋球是目前网球选手们普遍使用的击球方法。上旋球还是破坏对方上网的有利武器,较低的上旋球落在对方上网人的脚下,使其难于还击。
   2、动作方法
  当判断来球需要用正手回球时,要快速转肩引拍,持拍手臂放松向后引拍,引拍应该是直接向后的,球拍指向球场后端的挡网,拍底正对球网,拍头高于手腕,双脚与底线平行(关闭式步法左脚在前),左肩对着击球方向,尽量保持侧身击球,同时,左手一定要随着侧身转体指向前方的来球。当击球时应以肩关节为轴,用力蹬腿,转动身体,手腕固定,在身体右前方由下往上击球。击球时拍面与地面垂直,眼睛看着击球点,左手留在前面以获得左侧支撑,用大臂带动小臂。球拍触球后,拍面向着击球方向前送的时间尽量长些,同时保持拍面对着击球方向,重心前移,拍头随着惯性挥到左肩上方,肘关节向前。随挥结束后,应立刻恢复到准备姿势。由于现代网球的上旋击球是普遍采用的方法,有必要做进一步分析和解释。究竟是什么力能使网球产生强烈的旋转呢?由于拍面与球撞击时拍线发生弯曲而下凹,部分球体被拍线兜住,如果这时向斜上方挥拍,位于球体下半部的弯曲拍线的弹性力就会大于上半部弯曲拍线的弹力,其结果,弹性力的合力就会向上偏离球心。弹性力偏离球心的距离虽然小于摩擦力偏离球心的距离(即球的半径,摩擦力沿球面的切线方向),但弹性力强度却远远大于摩擦力,它所产生的转动力矩也就远比摩擦力的力矩大。使球产生旋转的主要是这个力。怎样才能打出强烈的上旋球呢?要打出强烈的上旋球,首先必须像打平击球一样用力向前击球,将球“击入”拍线中。使球拍能“吃”住球;与此同时,即在球拍触球的同时,迅速将球拍向上拉起。向前、向上的动作要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形成一个球拍“兜住”球向斜上方发力的过程。仔细观看那些世界级高手打上旋球可以看到,他们在用力向前挥拍击球同时,常常有一个用手腕带动小臂迅速向上转动的动作,这样的动作就很好的体现了上述要求。有的人在打正手上旋球时过分着力“上拉”忽视了向前用力“平击”,结果球拍“吃”不住球,上拉力也就无作用于球上,击出的球软弱无力而落网,以为是“上拉”不够,事实上这不是“上拉”不够,而是“平击”不够造成的。
  3、动作要领
  (1)引拍后手腕向后翻转与手背形成一定的角度,击球前拍头有个明显的下降过程,进而能够充分向上提拉拍头。
  (2)击球时,眼睛始终盯住球,头部保持正直,当决定用正手击球时,应及早转肩向后引拍。
  (3)击球时,利用腰的扭转,使右肩向前转出,身体转动明显,最后由手臂带动球拍甩出。
  (4)击球后手腕由向上转而向内做压手腕和抬肘的动作,最后把球拍挥至左侧的身体。击球部位在球的中部或中部偏右位置。
  (二)平击球技术
  1、技术特点
        平击击球时拍面与球接触几乎不产生分力,球沿着垂直于拍面的方向飞出(图5 为三种不同拍面、不同用力及球不同旋转方向示意图)。事实上,纯粹的平击是没有的,只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些上旋或下旋。其特点是速度快,着地后反弹较低,易于控制球路,比较适合初学者练习。在底线对拉相持中,如果平击球技术处理的好,不仅可以为进攻创造条件,而且还能直接得分。由于平击球的飞行路线平直而缺少弧线,发力击球时容易下网和出底线,一般击球点在高于球网时才比较适合打平击球。初学者利用简捷挥拍动作,通过身体的〝整体〞运动,水平〝碰击〞球即可,动作简单易学,有利于学习者球感的提高和体会网球“整体”击球的感觉,容易打出有一定速度和较稳定的击球,能有效增强学习网球的信心。随着球感和身体整体协调击球能力的提高,逐步掌握拍面、挥拍轨迹、击球点等对球的控制后,就可以学习各种旋转球技术了。
  2、动作方法 平击球动作方法基本同正手上旋球,主要区别在平击击球时手腕固定,挥拍方向和出球方向一致,表现为推送球。
   3、动作要领
  (1)几种握拍方法都能打出平击球,东方式的推送动作,更能体现出平击球的特点。
  (2)由于球沿着垂直于拍面的方向飞出,击球方向 和出球方向基本一致,挥拍时持拍臂不应向上太多,这样能压住球并控制好球过网的高度。
  (3)充分利用蹬腿和腰部的回转力量及肩部积极前送,带动手臂的推送或手腕甩动。
  (三)下旋球技术
  1、技术特点
这是挥拍路线由上方向下前方的切削击球法,其飞行的弧度低,着地后反弹亦低并向前飘行。在正式比赛中,利用正手打下旋球是比较少见的,一般在回接对方大力发球或防守移动不到位的情况下常采用的击球方式。利用正手下选球,可以做到在对方来球落地弹起后的上升期击球,所以回球速度快,也可以利用正手下旋球改变场上比赛节奏,缩短对方连续回击球的准备时间,为争取主动创造条件。
  2、动作方法
判断来球后,身体做约45度的转体引拍,引拍幅度小于正手上旋球。击球时,挥拍由后上方向前下方挥击,球拍稍向后倾斜,击球后下部,使球产生下旋。击球后,应向击球方向做随送动作,使球向前飘行。
  3、动作要领
  (1)判断来球,及早做出准备,在球弹起后的上升期击球。
  (2)后摆动作小,略像网前正手截击动作的拉拍,击球时,拍面几乎和地面垂直。
  (3)击球点在身体侧前方,击球时身体重心随挥拍动作一起向前。
  (4)如果来球是上旋,跳的较高,球拍应击球的中部,向前向下推切用力。如果来球是下旋,跳的较低,球拍应击球的中下部,向前上推切用力。
 
 
  三、正手击球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错误1:击球时右脚前踏。
  纠正方法:跑动及时主动,养成右脚踏在击球点后再跨出左脚击球的习惯。
 
  错误2:击球时直腿直腰用拍捞球。
  纠正方法:可采用“坐凳击球”的方法,拉拍后引肘迫使自己屈膝,好像坐在凳子上一样,然后击球。
 
  错误3:不能把球打在拍子的中央“甜点”部位。
  纠正方法:集中注意力,努力盯住来球直至将球击出。
 
  错误4:后摆过度造成手腕后撇。
  纠正方法:后摆动作结束时,球拍指向球场后方挡网;向后引拍时,在击球臂腋下夹一个网球,引拍时保证球不落地。
 
  错误5:只用手腕的力量击球。
  纠正方法:强调蹬腿、转体,协调用力,用躯干带动手臂击球。
 
  错误6:击球手臂仅挥至胸前或腹前,向上挥拍不够。
  纠正方法:要尽量向前上方随球挥拍,直至拍头向上,肘关节向前,强化左手在左肩上方扶拍动作。
 
  错误7:引拍慢,击球点靠后。
  纠正方法:提示球在过网前,就要提前引拍,并不断击打教练送来的前点球,养成重心前移,向前击球的习惯。
 
  楚天运动频道装备您的运动生活!

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0

 



【打印】 【返回】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