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们都知道羽毛球是以快为主、以速度为核心的项目,所以在训练中主要采取高强度、长时间的无氧训练手段,以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那我们就来看看羽毛球运动员运动后的能量代谢过程。
一、 羽毛球运动后的血乳酸值
对象:参加2005年世锦赛集训的8名男子单打优秀运动员
试验方法:比赛是专门组织的单打比赛,对手的实力基本相当,要求全力进行比赛,在比赛过程中,进行了心率遥测,每隔30秒钟测10秒的心率。在比赛后测定了第3分钟、4至5分钟、15至16分钟三个时间段的血乳酸。
从3分钟、4至5分钟所测的血乳酸结果看,分别平均为58.5±18毫克%(36-90毫克%)和53.5±9.68毫克%(43-66毫克%)。测的数值不高,这和他们在世锦赛的选拔赛期间测的20名男子运动员单打比赛后3分钟的血乳酸结果(平均值为47.07±12.16毫克%)相比略高一些,所测的平均值虽然不高,但是标准差很大,反映了羽毛球各场比赛的强度不同,尤其是反映了每场比赛结果前的强度不同,说明和羽毛球比赛的运动形式有关。
二、 羽毛球比赛的运动形式
从世锦赛的男子单打选拔赛中所测的数据看,一场男子单打比赛历时24至88分钟,密度(活动时间)只占26.6-44.4%,而这样的密度是由100至185个段落间歇组成的,积极活动时间平均为4.6-7.6秒,间歇时间平均为6-20秒,这说明间歇时间比积极活动时间还长,而且积极活动时间1-10秒的活动次数每场比赛占80-90%,16秒以上的活动次数只占7%多一些,因此这种间歇运动形式决定了羽毛球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
三、 羽毛球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
由于羽毛球运动形式的特点是短时间、高强度、间断而长时间的活动,而血乳酸数值较低,表明了在整个无氧代谢过程中,乳酸性氧债是不高的。由此可见,羽毛球比赛所需要的无氧代谢能力主要是靠高能磷酸化合物(CP、ATP)的分解。
因此,从羽毛球运动的能量代谢特点来看,并不需要运动员发展很高的乳酸性无氧代谢能力,而应着重发展非乳酸性无氧代谢能力,根据从遥测心率测得的数据看,说明羽毛球比赛对心血管系统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所以不仅要求运动员有高度的非乳酸性无氧代谢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高水平的有氧代谢能力,才能保证在剧烈的活动后短暂的间歇时间内非乳酸无氧代谢能力的能源物质(CP、ATP)迅速再合作,从而保持长时间的高强度的运动能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