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酷暑到严冬间的过渡时期,天气逐渐由热变凉,既是五谷收获之季,也是万物收敛之时。为顺应自然界这种变化,人们需要在饮食上进行适当调整。
中医的五行学说中,秋季应六气为“燥”。伴随着自然界万物水分蒸发、干枯萎黄,人体也会出现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大便干结等“燥”象。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我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蜂蜜是大自然赠给人类的珍贵礼物,它所含的营养成分特别丰富,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两者的含量达70%,此外,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蜂蜜具有解除疲劳、强健体魄、提高智力等作用,久服可抗病延年益寿。
根据“燥者润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则,可适当多吃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荠、橄榄、百合、银耳、萝卜、鳖肉、乌骨鸡、鸭蛋、豆浆、乳品等。另外,酸甘化阴,还宜进食一些带有酸味的食品以滋养阴液,如葡萄、石榴、苹果、芒果、杨桃、柚子、猕猴桃、柠檬、山楂等。
此时,应少吃辣椒、花椒、胡椒以及葱、姜等辛辣食物,忌麻辣火锅之类大辛大热之品,以防助“燥”为虐。秋天除适量食用时令蔬果之外,尤其提倡食粥,最好是将上述润燥之品与粳米或糯米同煮,既可补充营养,又能增液去燥,一举两得。
入秋之后,为补偿由炎夏能量消耗带来的肌体养分匮乏,缓解机体疲劳状态,可适当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但要注意,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虚不受补,大量进各种肉食反而会增加脾胃负担,适得其反。根据“秋宜平补”的原则,宜选择既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蛋、奶制品、豆类以及山药、红枣、莲子等。秋季尤其进入深秋以后,是调整脾胃,为“冬补”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可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食,或用芡实炖牛肉等食用,即能达到目的。
发表评论